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1.4万名首都大学生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

原标题:1.4万名首都大学生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

冬奥会倒计时100天,高校志愿者招募工作已基本完成。记者上午从北京团市委了解到,经过层层选拔,共有1.4万名首都高校大学生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

据了解,这1.4万名赛会志愿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66所首都高校,他们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提供志愿服务,用青春、责任和梦想共赴这场冬奥之约。

北京团市委二级巡视员、冬奥办主任刘炳全介绍,志愿者培训已陆续展开。下一步,将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确保交出一份满意的志愿服务答卷。“测试赛期间,志愿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特别是现在正是学生学习期间,高校通过调课、线上教学,提供学习上的保障。我们下一步将通过培训做好志愿者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涵盖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赛会志愿者以及城市志愿者。根据岗位的性质,赛会志愿者又分为专业和通用两类。“目前,首都高校1.4万名赛会志愿者已经集结完毕,大家决心把握机遇,全力以赴奉献青春,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北京团市委书记李军会介绍。

清华大学志愿者余中淇

2008年的小志愿者长大了,要为外宾讲讲中国“新故事”

再过100天,北京将成为“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余中淇,也将成为一名“双奥”志愿者。

1.4万名首都大学生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

您可能想象不到,13年前,还是一名小学生的余中淇便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当时正值5年级暑假,小小的他跟随大人一起,来到城市志愿者站点“蓝立方”,感受奥运氛围。

“当时虽然年纪小,但是奥运来了,说什么也要去看看。”那个夏天,余中淇观看了许多场比赛。看电视不过瘾,他就闹着去现场看。在学校的组织下,他得以走进奥运场馆观看比赛。第一次走进鸟巢、水立方时的震撼,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特别幸运的是,我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余中淇记得,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为了帮助外国小朋友了解北京,他来到城市志愿者站点,希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了这件事,余中淇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了大段的英文资料,介绍北京的长城、京剧、烤鸭。

十几年过去,当年的小小志愿者成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生。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的启动,当年的想法又在余中淇心头燃起。前不久,余中淇收到冬奥组委的通知,正式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他的岗位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主要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提供日程管理、场务陪同、语言翻译和信息沟通等服务,并协助他们处理一切紧急情况。“可以说是冬奥志愿者的核心群体了。”说到这儿,余中淇十分自豪。

相比较而言,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培训任务重,参与冬奥的时间更长、服务范围更广。作为冬奥志愿者的“主力”,余中淇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主动担起了更多的任务。随着冬奥脚步的临近,余中淇心潮澎湃。他说,北京是一座“双奥之城”。从“北京欢迎你”到“一起向未来”,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展示了包容和自信。

这一次,余中淇打算为外宾讲一讲新的“中国故事”。讲5G、讲高铁,讲一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

北京体育大学志愿者于依鹭

“红衣女孩”代表志愿者宣誓:为祖国争光,为冬奥添彩

在10月26日举行的首都高校冬奥、冬残奥志愿者誓师大会上,一袭红衣的领誓员于依鹭无疑是会场的焦点。能够成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于依鹭兴奋地说,上大学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1.4万名首都大学生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

于依鹭是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体育组织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她和冬奥会的缘分,要从北京成功申办冬奥讲起。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成为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城市。那一刻,还是中学生的于依鹭在电视机旁观看了整场直播。

2017年,于依鹭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就读英语专业。高中老师知道她被北体大录取,便鼓励她: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和冬奥会完美结合!从此,这句话就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我一直在想,到时候该以什么身份参与冬奥呢?”

本科期间,于依鹭参加了许多志愿活动,成为冬奥志愿者的想法愈发强烈。她觉得,志愿者不光是为运动员指路,也是文化沟通的使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活动启动后,于依鹭报名了媒体运行岗位的志愿者。“我研究生的专业就是中外体育人文交流,报名这个岗位正好能发挥语言方面的专长。”

1.4万名首都大学生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

经过报名、筛选、面试等环节,今年,于依鹭如愿以偿成为了北京冬奥会媒体运行岗位的专业志愿者。在测试赛期间,于依鹭大开眼界,积累了宝贵的大赛经验。为了做好志愿者,她“恶补”冬奥知识和专业词汇,还利用课余时间体验滑冰。

“和旱地轮滑相比,站在冰面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几次体验下来,于依鹭对冰雪运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冰面真的很冷,这是从电视上感觉不到的。运动员们在这样的低温下创造佳绩,非常令人敬佩。”作为初学者,于依鹭常常因为动作控制不好而摔倒,虽然很疼,但她毫不退缩。

1.4万名首都大学生成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

除了是一名冬奥志愿者,于依鹭还是北京冬奥宣讲团的一员。宣讲团走到哪里,于依鹭也把志愿服务精神带到哪里。她希望用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号召更多人加入到冬奥志愿服务中来。

再有100天,奥林匹克将再次进入“北京时间”。在首都高校冬奥、冬残奥志愿者誓师大会上,于依鹭作为领誓员代表首都高校1.4万名赛会志愿者宣誓:我志愿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使命重大,任务光荣!我将做到:听从指挥,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理念,为祖国争光,为冬奥添彩,共同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贡献青春力量!

在这个难忘时刻,她特地穿了一件红色上衣。“这件衣服上有五星红旗。而且,红色还是中国队的代表色。”于依鹭说,红色代表着喜庆,冬奥会正值春节,她希望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相关阅读:
7岁女孩遭贵阳“顶流”小学37名家长联合驱逐,母亲:因为不从众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