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稳增长压力加大,如何做好跨周期调节|七问经济大势

原标题:稳增长压力加大,如何做好跨周期调节|七问经济大势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证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基本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进入四季度,高基数和经济增长动能趋弱叠加限电等因素影响,稳增长压力明显加大。机构测算,限电会拖累四季度GDP增速1.1至1.6个百分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8国新任驻华使节时指出,我们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稳定市场合理预期。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证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基本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稳增长压力加大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等短期因素影响,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8月份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大幅回落。其中,8月份消费增速比上月大幅回落6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持续疲弱的消费恐将进一步拖累全年中国经济增速。

9月份叠加局部疫情、限电限产等因素,经济动能进一步趋势。从先行指标来看,国家统计局9月30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6%,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为19个月来首次跌入荣枯线以下,也是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9月份PMI指数继续下降,且已低于荣枯线,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订单类指数继续下降,需求特别是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发展;与此矛盾的是价格类指数继续提高,表明非市场因素导致的结构性供求缺口仍未消除。

局部地区的新冠疫情反复叠加汛情,影响到工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继续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此外,近期大规模限电对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信证券指出,限电会拖累第三季度GDP增速0.7至1.2个百分点,拖累第四季度GDP增速1.1至1.6个百分点。这可能意味着在限电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会低于5%。从总量层面上看,全国单位GDP能耗的达标难度不太大,能耗双控对工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阶段性的,但区域层面的结构性压力却不容忽视。

中国银行研究院在9月28日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带来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也出现了较大下行压力。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预计增长5%左右,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在4%左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近日表示,今年我国能够完成设定目标,即实现6%以上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三四季度基数较高,增速会受到一定挑战,同时要为明年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做好政策衔接。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三四季度经济保持稳定恢复仍有诸多支撑。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有效实施,经济运行有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加强跨周期调节

宏观政策如何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跨周期调节成为关键词,需要财政、金融、就业等政策联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合理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明确,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稳定市场合理预期。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

这是短短一个月内,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二次强调跨周期调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分析称,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形势,又要为明年预留政策空间,因此要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在四季度和明年持续稳定恢复。

他表示,财政政策方面,要加大积极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财政支出的进度,特别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进度。货币政策方面,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精准调节流动性,加大对重点领域如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产业等的信贷支持,以及加大对融资困难地区的差异化金融支持。

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带来的经济承压很难通过大幅放松货币政策来解决,财政政策却依旧有较大空间,8月份数据也显示,地方债发行规模8797亿元,创年内新高。业内认为,随着年内专项债的加速发行,能够真正形成基建投资的实物量,有望成为下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测算,9~12月财政还剩约2.65万亿投基建,仅比去年同期多2000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相当于拉动9~12月基建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拉动全年基建增速1.1个百分点,判断年内财政资金支持基建力度仍有边际改善空间,但相对受限。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表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节奏,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有效投资;同时,继续落实减税降费,部分受损严重行业和恢复不及预期行业可定向、阶段性减免和延迟缴税。

面对稳增长压力,还需要继续推进就业优先的政策,稳住就业基本盘。在近日推出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把保障就业放在宏观政策的首位,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加强与其他各方面宏观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实现与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

扩容和提质已成为下半年与整个“十四五”时期就业工作的着力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扩容就是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提质就是推动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平等就业。

相关阅读:
今晨,华南理工三校区同升国旗,共庆祖国华诞! 中国最大城市群总人口达2.35亿 谁是长三角第二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