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图片·故事|桑蚕里的致富经

原标题:图片·故事|桑蚕里的致富经

潘启南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桑葚果。

潘启南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桑葚果。

蚕结新茧满蚕笼,又到农民开始养蚕的好时令。近日,在马山县百龙滩镇龙昌村,脱贫户潘启南正忙着晾晒新采摘下来的蚕茧和桑葚果,等待着收购车的到来。

“阿哥,今年蚕茧一斤卖多少钱呀?”

“今天29元一斤咯,前两天还25、26元呢,这几天价格涨得快,一天一个样儿,我这批算是赶上好时候了!”说着潘启南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时值蚕茧收获季节,这是他们家今年收获的第5批蚕茧,每批蚕茧能给他带来四千多元的收益,今年共获得收入近两万元,接下来他打算赶在入秋前再养一批蚕。

潘启南从小家境困难,2016年底他响应村里的号召,开始种桑养蚕。今年是潘启南养蚕的第四个年头,龙昌村地处山区,蚕桑产业在本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到如今他已经种植了十几亩的桑树。

“种桑养蚕对于我来说,不仅改善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而且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日子总算是越过越好了。”潘启南笑着说。这些年,靠着种桑养蚕,潘启南一家日子越过越好,他的经历也成为南宁市马山县农村群众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马山县百龙滩镇龙昌村全村种桑养蚕7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共种桑150多亩、每批养蚕一到两张,单养蚕产业今年年底预计每户贫困户能增收约两万余元。

今年以来,马山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降低了种桑养蚕类奖补申请的标准,脱贫户种桑养蚕可更加便利的获得1200元/亩的奖补资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种桑养蚕的产业中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推进种桑养蚕产业壮大的过程中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原先使用的都是传统化养蚕技术,落实率低,养蚕过程中病蚕、僵蚕多发,不知道如何有效、快速的解决,蚕茧产量和质量上不去,县纪委监委是龙昌村的对点帮扶村,多亏了县纪委监委的同志和村干部,经常走村入户了解我们的需求,还帮我们联系技术员来指导,我们的产量和质量才慢慢上去了。”潘启南介绍到。

“目前,龙昌村的先进养蚕技术运用还不够广泛,要不定期邀请区农业种植特派员对种桑养蚕的农户进行技能培训,推广使用先进养蚕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示范引领作用,使群众种桑养蚕的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廖军在入户走访时,不忘叮嘱改村村委干部,“闲时多到农户家里看看,只有身上脚上染满‘泥土’,群众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我们才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及时解决,不能干坐在在办公室听汇报......”

图片·故事|桑蚕里的致富经

马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主任廖军带队到脱贫户潘启南家中一起研究防止返贫措施

马山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节骨眼上,县纪委监委印发了《马山县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重点聚焦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深入一线进行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紧盯脱贫后“四个不摘”帮扶政策落实,推动形成全县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脱贫攻坚中,桑蚕产业是马山县的功勋产业,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要继续发挥桑蚕产业持续供血作用。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联合县乡村振兴局、县住建局等重点单位监督保障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资金拨发2288万元,对正在建设的40个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管理,这些项目覆盖全县11个乡镇35个村,同时,帮助和支持6个乡镇9个行政村,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对在建1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加快施工进度,进一步增强村集体产业和相关项目的发展后劲。

“沙沙沙……”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在翠绿的桑叶上大快朵颐,蚕宝宝吃的越欢,蚕农们笑的也越欢,织出来的蚕茧越厚,蚕农的钱包就越鼓。在县纪委监委的有利支持下,龙昌村将进一步扩展桑蚕业、桑葚酒、旅游融合发展的步伐。一只只小小的桑蚕,一点一点编织出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南宁市马山县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以画说案丨 “吃空饷” 纪律处分没商量 桂林市当好“三员”强指导 助推县级巡察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