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公的“北京情”

原标题:外公的“北京情”

“这就是天安门,终于亲眼看到了,太好了,太好了,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一路上寡言的外公凝视着朝思暮想的天安门城楼,眼眶湿润,感慨万千。

我的外公今年80岁,是一名拥有4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故宫、长城。记得每次和我们回忆往事时,他都流露出对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渴望。

今天终于如愿了。

依稀记得前段时间当妈妈告诉外公要带他来北京看看时,一向沉稳的外公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开心。

盛夏的北京,骄阳似火,天安门广场上人潮涌动。一眼望去,庄严的国徽高挂在城楼上俯瞰着广场上的人群,毛主席的画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排红色的大灯笼和一面面鲜艳的红旗相互衬托,大气恢弘,让人心生敬意。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

外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乡村教师,这一干就是35年,他把青春奉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艰苦,身为顶梁柱的外公一边教书一边做农活补贴家用。

在讲台上,他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田野里,他是一名普通农民。就这样,他两头兼顾和外婆一起把四个孩子拉扯大,生活十分艰苦。

外公为人质朴,尽管话不多,但每句话都沉甸甸。

他常说,没有党的英明领导,我们怎么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所以要感恩;看到社会一些不公现象或新闻里贪污腐败的案例,他坚信“是这些当官的丢掉了党的干部该有的样子”。

一直以来他都教导我们,你们生活在了好时代,要感恩党、感恩国家,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一定要珍惜眼前,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

我对党最初的情感,也来源于外公的爱党情怀。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贫困潦倒的年代的我,听着外公讲着抗争岁月里老党员们许党许国、英勇不屈的故事长大。

在我们家,忠诚不二的党风就是家风。这是精神的赓续,也是思想的传承,更是行动的指南。

在外公的影响下,我参加工作后也积极入了党。后来,听闻我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外公特别高兴,更是经常叮嘱我要公平公正、要为老百姓做事,要有“党的干部该有的样子”。

“外公,您要不要休息一会儿,喝点水?”我问伫立在天安门广场前深情凝重的外公,只见那隐藏在泛白的宽大衬衫下的身形,清瘦却挺拔。

看着外公颤颤巍巍地用脚步膜拜着梦想中的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我明白了,这是一位老党员对祖国深沉的情怀,也是对后辈子孙的谆谆教诲。(南宁市西乡塘区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创意微视频 听:幸福的歌儿团结的花 香港新增17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另有一市民抵英国后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