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郭晓东:焦裕禄的精神就在我的前方丨“星火燎原”系列报道

原标题:郭晓东:焦裕禄的精神就在我的前方丨“星火燎原”系列报道

郭晓东:焦裕禄的精神就在我的前方丨“星火燎原”系列报道

建党百年之际,新京报推出“星火燎原——影视中的党员形象”系列访谈。集结老、中、青三代演员,他们都曾因角色与党员结缘,受到党员精神的洗礼,并以此形成一生自觉奉行的信念,在表演道路上严于律己,砥砺前行。

跨越百年时光,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演员们的讲述,我们试图还原那段峥嵘岁月,以优秀党员形象的树立,弘扬新一代党员精神。

正在上映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用一个个温情细腻的镜头回顾了焦裕禄书记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温暖立体的“人民公仆”。片中,郭晓东出演了河南兰考县原县委书记焦裕禄。

坐在镜头对面的郭晓东说,这是他等了太多年的角色,他所有的人生感悟和表演经历都在为扮演焦裕禄铺垫。同时,这也是一部他不敢去看的电影,只要回想起一些拍摄中的细节,郭晓东就会止不住地落泪。表演中的亢奋、积极和投入的感情,完全化作他心中的感悟,影响着他今后生活的点点滴滴。

“人民公仆”焦裕禄。图/新华社

焦裕禄

(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

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他到兰考第二天,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焦裕禄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1964年,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从犹豫到紧张,再到说不出的自信

演焦裕禄,郭晓东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所有的表演必须对得起焦裕禄这三个字。

1990年,由李雪健主演的影片《焦裕禄》上映,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观影热潮,观众被焦裕禄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缅怀着那个虽然艰辛困难,却充满斗争豪情的年代。珠玉在前,郭晓东自然会有无形的压力,但他也清晰地认识到,《我的父亲焦裕禄》的不同角度会让这个角色有全新的展现可能:“李雪健老师表演的版本是经典,我也重新把它找出来观看学习了很久,还上了很多党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两部电影毕竟不同,角色也有不同的角度,两个版本没有可比性。如果艺术都是统一的话,就没了个性,也就没有艺术可言了。表演要有自己对世界、对事物的独有认知和态度。”

不过,演焦裕禄,郭晓东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所有的表演必须对得起焦裕禄这三个字。这个“死命令”,在外界看来,多多少少都会给演员带来压力。但当机会摆在郭晓东面前时,他只知道一件事,就是自己“真的太想、太想演焦裕禄了”。

事实上,焦裕禄一直是郭晓东的精神偶像,也是他的引领者。他甚至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人生感悟和对于表演的专业感受,都在为这个机会做铺垫。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中,郭晓东诠释了焦裕禄这一经典形象。剧照来自片方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中,郭晓东诠释了焦裕禄这一经典形象。剧照来自片方

接拍《我的父亲焦裕禄》的过程中,郭晓东的心态也出现了巨大转变,从犹豫到紧张,再到一种说不出来的自信,他认为,演焦裕禄他是合适的。一是他和焦裕禄都是山东人,也都是农村娃出身,外形相似;二是他们性格相仿,都是那种做事坚持不懈的轴人。“焦裕禄和我都有极其厚重的责任感,这一点上我很懂他,也能走进他的内心,为把事情做好能付出一切,就像他要救兰考的决心,不治理好绝对不离开。”

此外,焦裕禄家人的肯定也给郭晓东的塑造带来巨大的鼓励。《我的父亲焦裕禄》是以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的视角,为观众展示焦裕禄人生的三个阶段——“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和“博山生死别”,影片更多是从女儿的视角去描写焦裕禄是一个怎样的父亲,焦守云担任了影片的监制,选择郭晓东扮演焦裕禄,也是她拍板定下的。

弥留那场戏,三天三夜没吃没睡

“开机的时候,我从81公斤瘦到了66公斤,朋友都说我瘦脱相了,我却觉得战胜了自己。”

影片筹备初期,焦守云曾委婉地对郭晓东提出要求,“你跟我父亲长得很像,但就是有点儿婴儿肥”。郭晓东一听就明白了,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让自己瘦下来。

“表演尽管有技巧,但是你必须在身体发肤上把自己活成角色,要在外形上极致地接近,在镜头前心里才会有底,不能真正做到‘极致’,就只能是皮毛。”那段时间他一边“迈开腿”,去焦裕禄生活过的地方体验生活;一边“管住嘴”,每天只吃少许蔬菜:“家里吃饭就等于是我的‘酷刑’(笑),儿子总会劝我吃几口,必须要经受住他们的诱惑。最快乐的事就是称体重,看着自己瘦一点儿,再瘦一点儿,就会特别兴奋。开机的时候,我从81公斤瘦到了66公斤,朋友都说我瘦脱相了,我却觉得战胜了自己,至少外形上没有那么多担心了。”

为了更加真实地接近人物,拍摄过程中,郭晓东从头到尾没有化妆,尽量少洗澡,很多时候还会给自己脸上抹点儿灰或泥,不拍摄的时候就让自己在太阳下暴晒,也不喝水。为了呈现最后焦裕禄在病床上弥留之际的片段,他三天三夜不吃不睡,到了片场还要做俯卧撑。“最后这场戏,我必须不睡觉才能让自己处于极度倦怠、恍惚的状态,这种感觉是演不出来的,必须要在身体上有真实的体验,才能更逼真。我大概是个很‘笨’的演员,只有心里有了,才能体现出来。”

为了最后病床上的这场戏,郭晓东三天三夜没吃没睡。剧照来自片方

为了最后病床上的这场戏,郭晓东三天三夜没吃没睡。剧照来自片方

郭晓东说,分享这些为塑造角色而做的准备是自私的,“为什么?因为我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演员应该做的,履行这份职业就应该去做,这是不值得拿出来说的。”

用焦裕禄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在焦裕禄的身上找到了很多共情的地方,他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希望这种温度能温暖人。”

关于焦裕禄,抗风沙、阻内涝、改盐碱的事迹,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事实上,在成为英雄之前,焦裕禄首先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会谨记老母亲的教诲:做一个好人,做天空中最亮的星;他会听到妻子的抱怨,全县的困难都解决了,但就是没有解决自己家的困难;因为常年在外工作,女儿心目中的父亲形象渐渐模糊,一直被放在老家的二女儿,见到陌生的父亲后,始终不愿意叫一句“爸爸”。“(焦)守云大姐告诉我,她最遗憾的就是能叫爸爸的时候没有多叫几声,我在演那场戏的时候真的深有感触。”说到这里,郭晓东一度哽咽,“中国人对爱的表达非常含蓄,甚至有时你会觉得冷漠,《我的父亲焦裕禄》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是大家能在里面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有多久没有喊爸爸了?”

在郭晓东看来,很多时候忠孝难两全,焦裕禄为了他的工作没法陪伴家人,他很固执,即使母亲生病,也得工作;自己病入膏肓了也惦记着百姓。“我作为演员,也经常和家人聚少离多,一年到头都陪不了家人,我太懂他的那种迫不得已,在他的身上也找到了很多共情的地方,他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他的故事是有温度的,我希望这种温度能温暖人。”

新京报记者郭延冰摄

新京报记者郭延冰摄

影片杀青时,所有演职人员都因为参与了该片的拍摄而感到骄傲,“我们这一辈子从事电影行业,拍摄了焦裕禄的故事,真的此生无憾。”郭晓东沉默片刻,他说自己真的被焦裕禄这个角色洗礼了:“戏演完了,但精神还留着了,现在的我,生活的每一处都会拿焦书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今后的奋斗路上,焦裕禄的精神就在我身边,我的前方。”

新京报资深记者周慧晓婉

首席摄影郭延冰

首席编辑吴冬妮校对赵琳

38名武汉返乡人员多人失控漏管 正阳多地被通报 新版戴口罩指引来了!这些场所也需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