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冯子材:刚正不阿 廉政为民

原标题: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冯子材:刚正不阿廉政为民

冯子材(公元1818—1903年),字楠干,号萃亭,行四,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钦州)人,曾历任广西、云南、贵州提督等职务。中法战争时,已年近七十,出任前敌统帅,身先士卒,力催敌寇,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战后授予太子少保衔,升任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甲午战争期间,以七十八岁高龄奉调驻守镇江。1903年,病逝于邕宁行营内,葬于钦州城沙埠泥桥村,身后谥勇毅公。

图为冯子材故居。(梁友佳/摄)

图为冯子材故居。(梁友佳/摄)

“身虽贫乏,然一介不轻取,如有财囊橐稍裕,则资助贫乏,在所不惜。”这是《冯宫保事绩纪实》对青年冯子材的介绍。这种豪爽正直、轻财重义的品格,成为其严格自律、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重要因素。

冯子材从33岁踏上从军路,纵横驰骋数十年,对贪腐带来的危害感触特别深。当时军队将领吃空饷、冒领虚报、克扣下级官兵粮饷、贪污受贿、掳夺百姓财物等现象严重。至于提督、总兵们“在各营拨划三十名五十名额饷充亲兵用”,属比较普遍的“潜规则”。在这样的官场文化中,冯子材能独善其身,做到“不多取一分”、“从未扣发”。不仅如此,每到给属下发饷时,他亲自到现场监督,确保如实发放。《清史稿》记载道:“子材躯干不逾中人,而朱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生平不解作欺人语,发饷躬自监视,偶稍短,即罪司军糈者。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言及国梁,辄涔涔泪下,人皆称为良将云。”这样的简短评价,印证了他刚正不阿的品行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为整顿军纪,他还奏呈朝廷,明确整顿军纪的权力。通过整顿,让军队真正成为国家的利器。正是由于冯子材清正廉洁,赏罚分明,从严治军,所带将士才众志成城,令行禁止。

“天地正气”,这是冯子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其人格的生动写照。在任广西提督时,冯子材就已深刻感受到官场的腐败,而自己坚持原则,不拉帮结派,不贪赃枉法。在没有任何后台、不属任何派系的情况下,敢于与贪腐官员作斗争。同治十年(1871年),冯子材上疏《特参知府劣迹折》,以翔实的私厘票据及相关资料参劾太平知府徐延旭“逐降为贼,纵勇通贼,冒饷私厘,包贩人畜,捏功滥保擢数,劣迹数大端”。他还弹劾了赵沃、何元凤等多名贪官。因参劾贪官污吏,冯子材一生得罪不少巡抚、总督。而众多贪官为了共同利益,多次联合排挤甚至诋毁他。面对朝廷的腐败无能以及化解自身险境,他曾以病为由,短暂请假归家静养。

图为冯子材书写的“天地正气”。(梁友佳/摄)

图为冯子材书写的“天地正气”。(梁友佳/摄)

冯子材一生治家极严,有着良好家风。平时对子孙的日常开支和言语品行都有严格要求,并鼓励奋发自立自强,不得游手好闲。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临终前,冯子材还为子孙留下遗训:“读书不求官,服官不要钱,违者不孝。”话语虽短,足见其严谨的家风家教。

忠诚为国分忧,尽职为民造福。无论是在镇南关战场上,还是在海南岛平乱、督办钦廉防务,乃至甲午战争、庚子事变等各种军事行动中,冯子材始终以国家社稷为重,尽职忠守五十多年,为国家和边境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冯子材遗折》中,他这样说道:“伏愿我皇上择贤辅政,奋武有强,勿忘前日之阽危,恢宏中兴之大业,勤政以吏治为根本,变法视民意为从违,决胜于朝廷,谠言不谦逆耳,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在病逝之前,他依然惦记着民族和国家的安危,心系勤政为民。

“万里干城一方砥柱,寸心金石万世馨香”。这不仅是对冯子材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其崇高品格的赞赏和认可。(钦州市纪委监委根据《国柱冯子材》《冯子材故事》《冯子材史事撷奇》等资料整理)

南宁市精准监督 护航全民接种疫苗 图片·故事丨拔哥故里葡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