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炳添昔日论文走红,网友:为了凑数据,笔者去跑了个亚洲记录
[文/观察者网严珊珊]“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不断延长,且出现了‘大龄’依然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现象,如笔者在29岁依然跑出9.91s的世界级成绩。”这位笔者,是2019年的苏炳添。
8月1日,一篇名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在社交网站走红,该文第一作者苏炳添当晚以32岁“高龄”打破男子百米短跑亚洲纪录,亲自为论文“跑数据”的学术精神令人敬佩,只不过,文章要更新下了,现在记录是9.83s了。
有网友打趣称,笔者估计是想:为了凑论文数据,要不参加个奥运会吧。
北京时间8月1日晚,苏炳添在东京创造历史,以9秒83打破男子百米短跑亚洲纪录,不仅是“亚洲跑得最快的男人”,还成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大学教授”,随后,其2019年合作发表的论文也被翻出。
“苏神”的另一个身份——副教授,也被更多人知道了。据《羊城晚报》报道,苏炳添是暨南大学2017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2018年4月成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受师生喜爱。
尽管苏炳添比赛、训练任务繁重,他总是利用休整期回校为学生上公共体育课、专业指导课或开学第一课。为了控制人数规模,学校不得不设置“抢票”的形式,课堂的火爆程度可谓“一票难求”。他的课被同学们称为“亚洲第一的课堂”。
不过,当时写下《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苏炳添,还不知道2021年,32岁的他又将纪录往前提了一大截。
该文被收录在《体育科学》2019年(第39卷)第2期中。《体育科学》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苏神”曾低调录制视频介绍过这篇论文:
根据摘要和前言,作者在总结自己多年训练、比赛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男子100m短跑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措施,提出了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启示。
文章提到,“自1932年6月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男子100m短跑项目以来,我国百米运动员开始融入世界百米赛场,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起伏。近10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男子100m短跑通过多项举措开启新征程”。
这段话也让人想起了这张昨晚(1日)刷屏的图片,“跨越了89年的两次奔跑”令人动容。
但论文毕竟是研究新时代中国男子百米短跑,当然要提创造中国男子短跑历史的苏炳添。于是,这篇文章开始高频出现“笔者”自己创造的成绩。
“目前,中国男子100m短跑的全国纪录是笔者2018年创造的9.91s,该成绩平亚洲纪录……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苏炳添以9.92s的成绩夺得男子100m冠军并打破亚运会纪录,成绩含金量极高。”
谈到新时代中国男子百米短跑跻身世界前列的原因,作者提出,其中一个原因是运动员文化素养提高了,接着开始“凡尔赛”:“以苏炳添为例,‘脚踝下压’‘手臂摆臂技术’等的优化调整正是不断在训练比赛中学习总结而逐步形成的。”
最后,文章称,未来要保持中国男子100m短跑高质量发展,要为“大龄”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平台:“近年,随着运动员身体条件的变化,训练手段的科学化,以及伤病康复水平的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不断延长,且出现了‘大龄’依然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现象,如笔者在29岁依然跑出9.91s的世界级成绩。”
2021年的读者想告诉这位“笔者”,你在32岁又跑出了9秒83,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
看完这篇2019年发表的文章,网友调侃,原来“苏神”为了论文,专门参加了奥运会,还拼进了决赛,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了。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