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大哪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
来源:河南大学
“双一流”建设专栏⑩
自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以来,河南大学按照“发展优势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带动相关学科”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四个面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生物学+”学科发展战略,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学科团队—学科领域—研究平台—学科交叉融合集群”的学科体系,学校整体影响力不断攀升。
近日,科睿唯安公司公布了最新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全球排名,河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学科(Environment/Ecology)进入前1%。通过一流学科带动计划的实施,学校先后有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四个学科ESI进入全球排名前1%。截至目前,河南大学已有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学校ESI整体排名全球第1297位,对比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初始,排名提升472位。
2021年7月,ESI各学科ESI影响力相对位置图
环境与生态学学科ESI影响力发展状况图
近年来,河南大学不断凝练学科方向,集聚优质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在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引领下,围绕国际学科发展前沿重大领域,创新体制机制,做大做强生命与农业、环境与生态等优势学科群,打造纳米材料、信息学科、黄河学等高峰特色学科,成立交叉学科高等研究院,增强“双一流”培育第二方阵学科的实力;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创造精神;聚焦领军人才引培,形成学科发展增量;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落户落地;建设国家级高端智库,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河南省优势资源和资金配置,立足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郑州校区高端研究平台;统筹和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推进深圳研究院和三亚研究院的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长远目标奠定了基础。
作为“生物学”一流学科主要带动的交叉学科,环境与生态学学科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推动学科融合,强化创新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标志性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着力加强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农学等学科与生物学的交叉融合,不断创造新的学科增长点,先后获批建设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大学桃花峪滩涂系统研究站、河南省全球变化生态学国际联合实验,河南省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平台。高度重视基础性、创新性研究,在生态地理与土壤生物、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水文与全球变化、山地资源与环境、生物互作与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原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一般项目等66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Sustainability》《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论文153篇,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坚持把科研做在祖国的大地上,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围绕生态环境退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污染过程-环境效应-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为主线,开展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环境与生态学学科ESI进入世界排名前1%,标志着河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迈入了国际高水平行列,也反映了河南大学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高效融合的良好态势。
土壤生物-未来农业研究控制系统
国家人社部委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级研修班”
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共享关键技术
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学术突破
审核:赵晓芳
责编:赵雪
地理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排版:苗靖雨
校对:薛惠杰
声明:“河南大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持续推进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