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离奇网络诈骗案始末:被陌生人骗26万,报警后又被骗30多万

原标题:离奇网络诈骗案始末:被陌生人骗26万,报警后又被骗30多万

正义网上海7月14日电(通讯员杨莹莹记者林中明)近日,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起诉了一起诈骗案,被害人店主王伟(化名)与被告人朱某都自称并不熟悉对方,仅仅是在水果店买过几次水果。被告人朱某为何一次次从王某手中骗取共计近60万元,甚至在王某第一次报警后又骗取其30余万元?

稀里糊涂被“不认识”的人骗26万

2020年初,为了能尽可能多地抢占周边社区用户,王伟特地建立了一个销售水果的微信群,热情地邀请来自家店里购买水果的顾客进群,享受最新优惠信息。

4月20日,男子朱某突然跟王伟发了微信,说是要借32元用于医院办理业务。看着自己跟朱某往期空白的聊天界面,王伟心中泛起了嘀咕,“这人是谁?应该是通过我水果店微信群加我微信的顾客吧。”

网线那头的朱某仿佛是看穿了王伟的顾虑,又补充了一句,“我就住在你水果店附近,从医院回来就还你。”王伟一时也没多想,直接就通过微信转账给对方32元。

又过了一周多,朱某再次向王伟发微信询问,是否能再给自己转帐100元当作路费,后来朱某又向王伟要了68元说凑满200元后再还给王伟。热心肠的王伟想着多个朋友也多个顾客,便将钱都转帐给了朱某。但过去了几个月,朱某一直没有还钱给王伟。

9月6日,王伟没想到一直“隐身”的朱某居然又在微信上联系了他。朱某先是给他发了一张1200元的转帐记录截图,谎称自己是有些积蓄的,因为在学校期间欠了校园贷,变成失信人员,需要把账户委托给一家三方公司做资金监管。“只要你再转200元到我的银行卡做一个流水证明,这样平台方才能放钱给我,等我拿到放款后立马还钱。”

接下来,朱某陆陆续续又用类似的理由,比如王伟打过去的钱备注弄错了、打款时间不对、银行卡信息不对等理由向王伟借钱,王伟糊里糊涂轻信了朱某编造的各种理由,陆续给朱某转了26万余元。看着跟朱某之间只有转出、几乎没有转入的转帐记录,王伟越想越不对劲,便选择了去派出所报警。

报警后又被骗了30多万

王伟报警后因为害怕朱某“破罐子破摔”不还钱了,并没有打算告诉朱某他已经报警了,而是选择了吓唬朱某,“我马上就要报警了,你快点还钱吧。”

在王伟意料之中,朱某马上通过微信转账给王伟8700元。这让王伟刚放松警惕,那边朱某就告知他,自己的银行卡是被冻结的,被第三方监管公司监管着的,钱一直放在银行卡内不会有人动的。因为还了这笔8700元,导致被监管公司发现了,“如果你想拿回我欠你的钱,你就需要转双倍的钱给我,让我交给监管公司才行。”朱某继续说谎。

着急拿回钱周转水果店资金流的王伟,一时也没想那么多,便向朱某转了双倍的钱。朱某拿到钱后,又跟王伟谎称,这段时间自己已经完成监管公司要求的所有任务了,只要这段时间内,自己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没有任何的资金往来,监管公司就会将先前所有的钱还给王伟,“但这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往我微信里转了钱,所以你又要再给我双倍的钱,我才能完成任务。”

同时,还有一个自称是监管公司的人请求加王伟微信,该员工在微信上向王伟证实,朱某的资金确实是在被监管。本来还半信半疑的王伟更加确信朱某说的是真话,所以王伟又将钱款转给了朱某。就这样,王伟又被朱某骗了30多万。

自导自演编造骗局终被判

王伟没想到,当初在微信上号称是第三方资金监管公司员工的人,正是朱某自己捏造的“虚构角色”。朱某一人分饰两角,给王伟设下了环环相扣的诈骗套路。直到朱某到案后,王伟才彻底缓过神来。

办案检察官提审朱某问及他为何与王伟不熟悉,却能多次得逞将这么多钱骗到手,朱某坦白说首先是自己编造的银行卡被监管公司监管的理由发挥了作用;接着,新上场的虚构“第三方监管公司员工”角色又进一步帮助其稳住了王伟。“反正也从他这里骗了这么多了,索性多骗些把我之前的空洞给补上,补好了我就可以继续问其他网贷平台“借”钱了。”朱某供述。

经法院公开审理,因被告人朱某具有自首情节,其亲属代为退赔40万元,并取得谅解,且达成后续还款协议,法庭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朱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相关阅读:
延庆赛区冬奥村通过双验收 整个工程完成全部闭环建设 费志荣出席南宁市电器产业招商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