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津冀蓝皮书:北京与津冀高层次人才呈现断崖式落差
新京报快讯(记者张璐)《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1)》今天(7月10日)发布。蓝皮书指出,京津冀三地人才发展不平衡显著,北京与津冀两地高层次人才呈现断崖式落差。
京津冀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面临六大问题
蓝皮书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指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环境进一步改善,但也存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产业梯度差异明显等六大现实问题。
其中,京津冀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经济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区位交通等原因,京津冀三地人才发展不平衡显著。京津冀三地顶尖的院士人才比例为88.5:7.6:3.9,北京与津冀两地高层次人才呈现断崖式落差,并且由于人才的马太效应,人才差距还在扩大,不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同时,京津冀产业结构错位、梯度差异明显。河北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仍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与京津的差距较大,造成京津冀三地总体产业梯次结构不明显,上下游关联程度不高,三地产业对接困难。
京津冀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需进一步优化。河北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水平与京津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020年,京津冀三地人均GDP分别为167638元、90175元和47419元,在全国排在第1、第7和第26位,河北人均GDP仅分别为北京、天津的28.3%、52.6%,在全国排在倒数第6位,造成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合作共享能力不足,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始终存在。京津冀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2016-2019年,京津冀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4%、-1.9%、-2.9%、-4.0%,人才净流出且流出规模逐渐扩大。
另外,津冀正处于新旧动能衔接交替的时期,传统产业加快调整,新动能培育还需时日,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方面存在不会接、接不住、留不下的问题。
中关村科技成果不足一成落地津冀地区
蓝皮书称,京津冀协同创新合力尚未形成,津冀创新承载力仍显不足。近年来,中关村科技成果除北京本地转化外,五成多落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仅有不足一成落地津冀地区。这说明津冀创新体系发展较弱,承载力不足,无法实现与北京的有效对接。
京津冀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平衡问题。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0中国京津冀城市群大学排名”前119所大学中,北京60所、天津20所、河北39所。2018年,京津冀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分别为1264.3亿元、319.8亿元和332.3亿元,津冀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大体持平,约占北京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的1/4。
新京报记者张璐编辑戴轩校对卢茜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