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讲述百年党史 播撒红色火种

原标题:讲述百年党史播撒红色火种

□本报记者邝晓霞特约记者刘伟

“爷爷,我给您戴上红领巾。”听着孩童稚嫩的话语,76岁的老党员、龙华区应急管理局退休干部舒素淦戴上红领巾,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6月20日上午,追忆峥嵘岁月,牢记初心使命——2021年龙华区“七一”建党节红领巾听老党员讲党史活动在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大社区举办,舒素淦为学生讲述百年党史,分享入党经历和情感,进一步发挥老党员的余热,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孩子们,过去可没有现在这样的高楼大厦、汽车满地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党员浴血奋战、无私奉献取得的。”现场,舒素淦满怀深情,结合自己“对越自卫反击战”“法卡山战役”的参战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青少年讲述了党的百年奋斗史,诉说了一段段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孩子们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做笔记,仿佛身处那段峥嵘岁月当中。

舒素淦1968年3月入党,至今他还记得入党时的情景。“当时我在部队,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墙上挂着党旗,我和另外3个战友一起庄严地宣誓。”舒素淦说,从小就经常听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故事,早早就在他小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红色火种。

自2005年退休以后,舒素淦始终不忘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始终心怀对党和人民的感恩,“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对党的信仰不能变,为了党的事业我要发挥余热,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舒素淦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此,他经常用青少年听得懂的方式宣讲党史,让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海口土生土长的舒素淦见证了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前的龙华区还叫新华区,我们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几十个人就在一个小庙里办公。”舒素淦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海口最高的楼是大同路七层楼高的华侨大厦,龙昆南路两边都还是一亩亩稻田,而如今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海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听了舒爷爷讲的党史,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奋发图强,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少先队员莫志康说。

当天,不仅是舒素淦,老党员郑学多、黄进勇还分别朗诵创作诗歌《建党一百周年感赋》《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放怀》,带领青少年重温百年党史,进一步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相关阅读:
我市举行中小学生 主题演讲朗诵比赛 走出转型阵痛期 步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