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媒炒中国直升机模型“抄袭‘黑鹰’”,专家驳斥

原标题:美媒炒中国直升机模型“抄袭‘黑鹰’”,专家驳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李强环球时报记者刘煊尊]近日,中国直升机研发单位的一架直升机模型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美国动力网站“战区”栏目5月30日刊文称,这是“隐形版直-20”多用途直升机,文章甚至猜测中国隐形直升机的很多技术“抄袭”美国隐形版“黑鹰”。不过中国专家表示,这是西方媒体惯用伎俩,“仿制说”完全子虚乌有。

报道称,展出的直升机模型似乎是中国直-20中型直升机的隐形型,而直-20“本身就是‘黑鹰’的克隆版”。直-20,像美国的H-60/S-70一样,正在迅速演变为杰出的多军种、多用途平台。生产直-20的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也是中航工业的子公司。报道称,使用直-20作为隐形运输直升机的基础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这正是美国军方在2011年击杀本·拉登一役中出名的“隐形黑鹰”所做的事情。

文章认为,中国“隐形版直-20”的设计可能抄袭美国。一方面是中国的间谍活动,特别是在网络领域。文章污蔑称,几十年来,“中国几乎从美国每一个主要制造商和国防机构窃取了大量美国航空航天机密”。第二个证据是,坠毁的隐形“黑鹰”遗留的尾部曾经落在巴基斯坦手中。报道称,当掉落的隐形“黑鹰”在本·拉登的大院被炸毁时,它的尾部仍完好无损。巴基斯坦随后运走了残余尾部,并利用它作为地缘政治讨价还价筹码。经过大约三周的激烈外交斗争,该直升机尾部最终回到了美国。文章称,“隐形黑鹰”奇异的尾部设计包括其遮盖的桨毂、多叶片设计、复合结构,这些特征在中国的隐形直升机模型上也有所体现。

军事专家傅前哨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公开画面看,国外媒体判断这是一款隐身直升机模型,我个人认为这个判断是没问题的”。但他认为,外媒炒中国抄袭美国隐形“黑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本身美国对这款隐身直升机的保密工作非常严格,至今没有公布过比较清晰的照片。外界只看到过它的一个尾浆,而这个尾浆是在击毙本·拉登时留下的。当时由于低空气象条件的影响和飞行员操纵问题,直升机坠毁,美军把它炸掉了,但尾浆部分没来得及炸,于是给媒体拍到了几张比较模糊的照片。但仅仅根据这个照片,我们就能仿制了吗?即使有了清晰的照片,又有谁能看一眼就能仿制出来?更何况,和此前流传的美国隐身版“黑鹰”直升机相比,我国这个模型的设计方案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所以所谓抄袭这一说法没有根据。

另一中国专家表示,按照美媒的报道,展出模型的单位和生产直-20的单位不是同一家,从这个角度看,也不太可能就是直-20的隐形版,更不会是克隆“隐形黑鹰”。实际上,直升机隐形也好,战斗机隐形也好,都是遵循相同的规律,所以外形上很多隐形飞机都很相似。可美国唯独拿中国说事。土耳其、韩国、印度的隐形战斗机外形和美国采用常规布局方式的F-22战斗机看上去都差不多。但西方媒体很少炒作上述国家隐形战斗机抄袭F-22。唯独选择炒作外形与F-22差别最大、采用鸭式布局的歼-20是“偷窃美国技术”,实际上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责任编辑:祝加贝

相关阅读:
  • 直升机航母——水面舰艇的“跨界选手”

    直升机航母——水面舰艇的“跨界选手”

    原标题:直升机航母——水面舰艇的“跨界选手”意大利“维内托”号直升机巡洋舰近期以来,关于直升机航母改装话题引起多方关注。直... 2024-11-05
  • 蜂群作战,缘何“雷声大雨点小”

    蜂群作战,缘何“雷声大雨点小”

    原标题:蜂群作战,缘何“雷声大雨点小”美军“小精灵”项目使用的X-61A无人机。美军“小精灵”项目中载机投放无人机蜂群示意图。俄... 2024-10-15
  • 法媒:极端气候给军队带来新挑战

    原标题:法媒:极端气候给军队带来新挑战法国《回声报》网站9月26日发表题为《当气候成为军队的普遍敌人》的文章,作者是夏洛特·梅耶尔。文章摘编如下:飞机和直升机因 2024-10-04
  • 折翼的“阿帕奇”

    折翼的“阿帕奇”

    原标题:折翼的“阿帕奇”2024年2月,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一派冬日景象,白雪皑皑的落基山脉俯瞰着南谷机场。近处,一架AH-64D“阿帕奇... 2024-09-24
  • 伊拉克加快直升机换代

    伊拉克加快直升机换代

    原标题:伊拉克加快直升机换代空中客车公司的H225M直升机。据美国“陆军技术”网站9月11日报道,9月5日,伊拉克与空中客车公司达成... 2024-09-23
  • 俄两少年烧毁米-8直升机

    原标题:俄两少年烧毁米-8直升机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9月11日报道,有报道称,两名俄罗斯少年用易燃液体和香烟在机场烧毁了一架米-8直升机。俄罗斯社交平台“电报”的 2024-09-14
天舟二号两度推迟发射?细节公开,9天上演绝地反击 关注预警 合理出行 安全度汛 人人参与——北京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