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悲痛!袁隆平逝世!追忆他与海南的那些不解之缘……

原标题:悲痛!袁隆平逝世!追忆他与海南的那些不解之缘……

来源:海南发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悲痛!袁隆平逝世!追忆他与海南的那些不解之缘……

袁隆平与海南的不解之缘

“杂交水稻成功的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袁隆平说,1968年他开始到三亚从事南繁育种。在这50多年中,他与南繁基地、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90多年前,袁隆平祖父曾被任命为文昌县县长

“第一次到海南,问鱼多少钱?老板说‘di ga di’(四毛四)。海南话好难学,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听不懂。”会说6种方言和一口流利的英语、攻克了世界性难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却学不会海南话。

悲痛!袁隆平逝世!追忆他与海南的那些不解之缘……

90多年前,袁隆平的祖父也被海南话“吓倒”过。“民国初期,祖父被任命为文昌县县长,他从江西出发,经7天7夜到海南,一上岸,发现当地人说话一句都听不懂,‘这是到了外国吗?这个县长做不得!’,于是递交辞呈,回去了。”袁隆平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了这件“趣事”。

祖父与海南“擦肩而过”,而袁隆平注定要续上这份缘。1968年冬,带着祖父的海南故事,袁隆平背上行囊,先步行、后乘汽车、倒火车、转水路,一路颠簸,踏上海南岛。袁隆平落脚三亚南红农场,住的是茅屋草舍,屋内没有电灯,光线昏暗。床是用竹竿、秫秸搭的地铺。为防止蚊虫叮咬,晚上睡觉得用薄膜裹身。每天傍晚,袁隆平从地里回来,点上煤油灯,就躺在床上看书。

悲痛!袁隆平逝世!追忆他与海南的那些不解之缘……

在海南发现“野败”

1968年,袁隆平第一次到海南开展杂交水稻科研,在后来的50多年里,他领导的杂交水稻科研团队每年都要赴海南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有时长达数月之久。

1970年,袁隆平等在为远源杂交收集野生资源过程中,李必湖(当时为袁隆平助手)在海南岛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后被命名为“野败”。为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

袁隆平回忆,1970年11月,冯克珊与助手李必湖在南红农场发现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后被命名为“野败”。“我们以这棵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为祖本,育成不育系品种,与保持系、恢复系配套,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

三系杂交稻的研究,让袁隆平续上了祖辈的海南缘。

悲痛!袁隆平逝世!追忆他与海南的那些不解之缘……

超级稻1/3的工程量在海南完成

“海南是我的福地,几十年来,我的许多重要科研都是在海南完成的。正是因为1970年在海南发现了第一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自己才能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超级稻有1/3的工程量是在海南完成的。”袁隆平曾说。

悲痛

致敬

袁老一路走好

编辑:张茉

相关阅读:
  • “袁梦”之花在“一带一路”绽放

    跟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袁隆平曾表示,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如今,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安徽省农科院水稻 ... 2023-12-30
  • “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正在非洲实现

    “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正在非洲实现

    新华社三亚11月15日电14日上午,参加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非洲国家代表来到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参观。在袁隆平铜像前,外宾们纷纷... 2023-11-15
  • 杂交水稻技术助力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

    杂交水稻技术助力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

    11月14日,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2019年12月,袁隆平在三亚举办的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表示,他有一个心愿,希... 2023-11-14
  • 清风 | 用力多者收功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在《司马光好学》一文中,朱熹用这样的言语评价司马光勤奋读书。幼年时的司马光担心自己读书 2023-10-23
  • 袁隆平超级稻在四川德昌实现单季亩产1251.5公斤

    袁隆平超级稻在四川德昌实现单季亩产1251.5公斤

    一夜秋雨过后,安宁河畔连片沉甸甸的稻穗迎来“交卷”时刻。10月14日,测产验收专家组成员对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麻栗镇阿... 2023-10-15
  • 亩产1251.5公斤!袁隆平“超级稻”创世界新纪录

    亩产1251.5公斤!袁隆平“超级稻”创世界新纪录

    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天(14日),2023年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测产验收会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举行,最终测定3块田平... 2023-10-14
调查发现:怒江中下游发现特有鱼类新分布区 绿媒紧盯:解放军军机今两度进入台西南空域 今年累计达1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