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专注于做‘从0到1’的研究”,为了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4年内做了1000多个5纳米厚的样品,期间反复遭遇失败,直至实验成功……这是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薛其坤及其团队所经历的科研故事。令人感叹的数字背后,蕴含着静心笃志、潜心研究的状态和力量,这不仅是薛其坤团队的制胜法宝,也是科研创新与突破的钥匙。
“静”是对浮躁的克制,对艰苦的忍耐,对功名的淡泊。心之所以能“静”,在于志有所“笃”。“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支撑薛其坤将重复且辛苦的作息坚持30多年的,是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执着,是对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的责任和信念。与薛其坤同台领奖的李德仁院士,一度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工作机会,留学归国后潜心编写教材,带领团队进行测绘遥感技术攻关。矢志科学报国、勇攀科研高峰——正是这样的“志”,形成强大的牵引力,支撑他们静下心、沉住气,在前进路上排除种种欲望的干扰,抵御种种名利的诱惑,心无旁骛、惟精惟一,最终抵达科学的新领域新境界。
“静心”不只意味着“笃志”的凝神与专注,亦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动摇。对于科研而言,试错和失败是十分常见、频繁发生的事情,甚至要长时间面对一无所获的局面。路途中,有的人因为悲观失望而放弃了,但也有人迎难而上、坚持到底。袁隆平曾头顶烈日,脚踩水稻田,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找出珍贵的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实现了杂交水稻培育环节的重要突破。屠呦呦课题组不断开展实验,经历190次失败,终于制成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提取物样品,找到了治愈疟疾的关键线索。卓越科学成就的背后,必然历经无数曲折,这是科研实践的规律。唯有对道阻且长保持充分的清醒冷静,做好面对种种挑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修正、校准方向,方能一点一点突破认知的边界,让量变引起质变,孕育出创新的丰硕果实。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时代呼唤更多静心笃志、勇攀高峰的科研人才。而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对于科技人才的涌现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压缩投机取巧的操作空间,营造宽容失败的环境,减除各种无谓的非学术负担,最大程度为科研人员抛开顾虑、潜心钻研创设有利条件,帮助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悉心厚植科技创新的土壤,不断为建成科技强国这一参天大树注入丰厚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