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忆袁隆平在成都的多个瞬间:亲手在蓉打造“宝贝田” 爱秀四川话

原标题:封面底稿丨追忆袁隆平在成都的多个瞬间:亲手在蓉打造“宝贝田”,爱秀四川话

封面新闻记者余行杨力杨涛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国人痛哀。这位毕生追求解决全人类温饱问题的时代巨匠,就这样留下他的“禾下乘凉梦”,与世界道了别……

这一天的四川成都,在袁隆平亲手打造的“宝贝”试验田里,生机盎然,水稻长势良好。但在一片蛙声里,却再也见不到那位奔走田坎上的可爱老头,见不到他手捧稻穗的熟悉笑容,听不到他说“我普通话不好,在这里我说四川话,大家应该都能听得懂”的幽默开场白。

袁隆平先生生前接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是1951年与四川成都结下渊源的,70年时光,他在这里留下了太多记忆和故事,更结识了一批“相当巴适”的朋友。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来川试点

袁老和他的成都“宝贝”田

在成都绕城高速和沙西线交汇处,水稻田长势良好,田坎上有人影低身在查看水稻情况。这是2005年,袁隆平亲自来成都指导建设的试验田,占地53亩,晃眼一看跟普通农田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为了选好和培育好这块试验田,袁老和专家们不仅综合考虑土壤、光照、温度、湿度、水源等因素,还计划经过10年精心培育,让试验田达到杂交水稻科研的高标准要求。

2006年,袁来专程来到成都,带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亲自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揭牌。成都分中心,也是他专门为四川、乃至西南的气候地理环境“量身”定制的,直接受他领导开展相关科研。

“当时有人认为,和长江中下游相比,四川光照先天不足,两系水稻在四川是行不通的。但袁院士认为,只要因地制宜,完全可以选育出适应四川生态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成都分中心相关负责人彭甦说,成都分中心可以说是袁隆平为了在四川选育和推广两系杂交水稻而专门成立的。

“袁老很宝贝这块试验田,经常跟我们联系问情况,他时不时也要飞过来看看才放心。”说起袁隆平与他这片“宝贝田”的感情,成都分中心相关负责人彭甦对这样一幕仍是记忆犹新:袁老不戴草帽也不打伞,顶着烈日,走路像跑一般来到田边,脱下鞋就径直下了田……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再访成都

田间地头健步如飞谈水稻

2012年9月3日,刚过完82岁的生日的袁隆平再次来到四川成都,实地察看成都杂交水稻研发情况。当天上午,一场简短的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刚结束,袁老便赶往天府新区高科农业示范园区,实地察看这里的“超级杂交稻苗头新品种试验”。

不戴主办方准备好的草帽,谢绝了现场提供的遮阳伞,当天上午袁老在位于双流的试验田中,看着稻田里一排排挂着沉甸甸稻穗的庄稼,他笑得合不拢嘴。

在“Y两优973”水稻试验田里,袁隆平一眼就看出了该品种的优点:“稻穗压得低,能很好地防倒;稻叶尖且直,能更好地吸收阳光。”袁隆平指出,这种品质的水稻,很适合在我省、云南等西南“低温寡照”地区生长,适合推广。

袁隆平说,成都乃至四川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基础以及目前发展都很好。在他看来,四川的水稻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所以我们将西南地区唯一的一家杂交水稻研发分中心,设在了成都。”袁老说,近年来,四川近九成的杂交水稻良田实现了亩产500公斤,发展潜力很大。他希望四川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本土“超级稻”的研发与推广工作,从而为我省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做贡献。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袁老的四川情节

爱秀四川话 1951年就与成都结缘

“我普通话不好,在这里我说四川话,大家应该都能听得懂。”2012年9月3日,在成都这场有关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专题学术报告会上,袁隆平幽默的开场白,引来全场一片掌声。

彼时,他在会上说,当前已进入第三期杂交水稻育种期,计划在2015年达到900公斤/亩。“只要技术抓得好,2020年实现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亩,甚至更高亩产的奋斗目标,都是有可能的。水稻是我们国家的人民主食,水稻产量上去了,大家才不会饿肚子。”

会后,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聊到这次刚过完生日就匆匆赶来成都时,他笑着说,“我和成都有渊源,你们(记者)都没出生时我就经常来。1951年,我还和同学一起到成都来参加游泳比赛。可惜我没有得奖,直接被淘汰了(笑)。但我现在都还在坚持游泳。”

他点赞成都的发展,现在的成都越来越漂亮,今天从这边天府大道过,觉得和北京的长安街一样漂亮。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川中有友

袁老为志同道合者送花圈吊唁

2013年7月20日,川大华西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西南杂交水稻之父”周开达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1岁。

周达开先生的离去,让袁老悲痛。这位与他一样,志同道合的川中朋友,花了毕生心血培育的冈型、D型杂交稻在长江中上游及云、贵、川等地仍广泛种植,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三分之一,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320亿元,为解决温饱问题同样是费尽心血。

几天后,周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都江堰殡仪馆举行,现场300余人沉浸在悲痛之中,不时有人低声哽咽。除了周老生前的亲朋好友、同事学生送他最后一程外,袁隆平等院士也送来花圈,深切缅怀周老。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2012年9月3日四川双流袁隆平考察杂交水稻并参加学术会议

袁老视频连线

与成都市民“云互动”致谢

2020年8月29日,成都市郫都区城乡融合机会清单(首站)在德源街道“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正式发布。就在这个集科教、旅游为一体的科学园里,90岁的袁隆平先生与大伙儿视频连线,发来云祝福,“我希望将杂交水稻科学园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在视频中,袁老还说,“多年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得到了成都市郫都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对此我谨表示十分感谢。在推动郫都区乡村振兴‘起好示范,走在前列’的过程中,我希望将杂交水稻科学园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袁老音容犹在,我现在心情很乱,很多人都一样。”2021年5月22日下午2点,记者再次与彭甦取得联系,他称最开始辟谣袁老去世的消息,他们都很激动,但心情犹如坐过山车,让所有人没想到一向身体硬朗,每次来成都都活跃在田间的袁老突然就走了。

相关阅读:
  • 金秋好“丰”景 中广核生态示范项目喜获丰收

    金秋好“丰”景 中广核生态示范项目喜获丰收

    中广核在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一批“渔光互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农光互补”等生... 2024-11-04
  • 方圆谈丨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 2024-10-31
  •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中国人既吃饱又吃好

    “粮食对我们那一代人非常金贵”这让万建民下定决心从事水稻育种工作90年代末万建民留学归来牵头建立水稻试验基地及南繁基地“我是抱着理想回来的是为了我自己的国家” 2024-10-06
  • 出席峰会后,多国总统的“其他行程”,有一个关键信息

    出席峰会后,多国总统的“其他行程”,有一个关键信息

    来源:北京青年报撰文|董鑫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落下帷幕之后,多个省份密集迎来非洲客人。峰会期间,中方宣布了未来3年同非方开展... 2024-09-10
  • 方圆谈 | 静心笃志攀登科研高峰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注于做‘从0到1’的研究”,为了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4年内做了1000多个5纳米厚的样品,期间反复遭遇失败,直至实验成功……这是2 2024-08-09
  • “袁梦”之花在“一带一路”绽放

    跟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袁隆平曾表示,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如今,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安徽省农科院水稻 ... 2023-12-30
湖南农业大学官博变黑白缅怀袁隆平 钱前院士:我们得以平视世界 袁隆平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