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袁隆平逝世:我们都在他的“稻穗下乘凉”

原标题:袁隆平逝世:我们都在他的“稻穗下乘凉”|新京报快评

▲袁隆平。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袁隆平。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他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在2006年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

该计划在中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

年轻的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年轻的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现在,最新攻关技术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亩产已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超世界纪录。如果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杂交水稻不只是让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人不再饿肚子,水稻的丰产也不只局限于中国,而是无远弗届,走向更远的国度和地方,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得益于高产的水稻,为数以亿计的人们提供最基本也是最好的食粮和能量。

这个标志事件是,1980年和1981年,杂交稻技术先后转让给美国圆环种子公司和卡捷尔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向外国转让农业专利技术。

他怀有的最好最大梦想有两个,一个是希望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和人们能坐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让杂交稻覆盖全球,能让全世界15亿人吃上饱饭。

这两个梦想既不是好高骛远,也非想入非非,而是在杂交水稻产量逐年提高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袁隆平离世,但他的继承者可以接过接力棒,完成他的夙愿。

▲袁隆平。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袁隆平。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因为,研究水稻也有大批像袁隆平一样取得重大成果的专业人员,如颜龙安,最早育出野败籼型不育系;张先程,1973年选育出强恢复系IR24,首次实现了三系配套,补上了杂交水稻的“三系法”;李必湖,袁隆平的主要助手,发现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杂交水稻成功的关键植株;罗孝和,杂交水稻工程、三系法主将,两系法元勋。

此外,水稻界也有“南袁北杨”之说,北杨指的是杨振玉先生,也为杂交水稻做出重大贡献。

当然,在水稻之外,中国还有小麦李振生、玉米李登海等优秀科研人员,确保了中国粮食的丰收增产,也体现了粮食结构和增产的多元性,以及保证粮食安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的科学策略。

缅怀袁隆平,也要像他那样,永远青春,永远年轻,像一个90后,永远精力充沛,在一线工作,在稻田、在烈日下研究和劳作。

愿袁隆平的精神、力量和成果薪火传承,永不熄灭。

□张田勘(专栏作家)

相关阅读:
  • “袁梦”之花在“一带一路”绽放

    跟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袁隆平曾表示,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如今,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安徽省农科院水稻 ... 2023-12-30
  • “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正在非洲实现

    “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正在非洲实现

    新华社三亚11月15日电14日上午,参加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非洲国家代表来到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参观。在袁隆平铜像前,外宾们纷纷... 2023-11-15
  • 杂交水稻技术助力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

    杂交水稻技术助力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

    11月14日,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2019年12月,袁隆平在三亚举办的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表示,他有一个心愿,希... 2023-11-14
  • 清风 | 用力多者收功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在《司马光好学》一文中,朱熹用这样的言语评价司马光勤奋读书。幼年时的司马光担心自己读书 2023-10-23
  • 袁隆平超级稻在四川德昌实现单季亩产1251.5公斤

    袁隆平超级稻在四川德昌实现单季亩产1251.5公斤

    一夜秋雨过后,安宁河畔连片沉甸甸的稻穗迎来“交卷”时刻。10月14日,测产验收专家组成员对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麻栗镇阿... 2023-10-15
  • 亩产1251.5公斤!袁隆平“超级稻”创世界新纪录

    亩产1251.5公斤!袁隆平“超级稻”创世界新纪录

    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天(14日),2023年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超高产攻关测产验收会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举行,最终测定3块田平... 2023-10-14
北京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604.46万人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