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2人遇难379人受伤,苏州和武汉为何同天出现龙卷风?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
高温热浪、暴雨强降水等事件在汛期会频发
5月14日,武汉蔡甸区突发龙卷风。图/中国新闻图片网
近期极端天气多发,江苏、湖北等地遭受龙卷风灾害,风速突破历史极值,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月14日当天,武汉和苏州两地均发生龙卷风,共造成12人遇难、379人受伤。
根据苏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5月14日19时前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部分地区突遭龙卷风袭击,初步研判为EF3级龙卷风,中心最大风力17级。截至15日凌晨5时,排查搜救结束。经统计,灾害共造成4人死亡、19人轻伤、130人轻微伤;受损农户84户,受损面积1500平方米;受损企业17户,受损面积13000平方米。
5月14日晚,武汉市蔡甸区奓山片区、武汉经开区军山片区突发EF2级龙卷风。据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截至5月15日中午12点,共有8人不幸遇难,230人受伤,3568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197人,倒塌房屋28户86间,严重损坏房屋130户400间。
苏州和武汉为何同天出现强对流龙卷风天气?对于龙卷风,目前有哪些监测、预警办法?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苏州和武汉同时出现强对流龙卷风天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季节进程中,应该是相对正常的现象。
周兵称,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的特征比较明显。5月强对流活动频繁、短时大风强度大。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暴雨强降水等事件在汛期会频发。目前,我国华南南部和云南等地出现气象干旱,局部达到重旱和特旱等级。因此,防御极端天气气候是一项重要和长期的任务。
龙卷风时空尺度极小,
生命史短,一般难以预报
中国新闻周刊:您怎么看待苏州、武汉这次龙卷风天气?
周兵:2021年5月14日18时50分~19时05分之间,初步判定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出现EF3级龙卷,中心最大风力17级。
5月14日08时~15日07时,武汉市大部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20~21时,武汉市蔡甸区受灾中心区域可能有12级以上大风,局部还表现有龙卷风特征,属EF2级龙卷风。
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强对流高发期,且类型复杂,包括风雨、雷电、极端大风、极端降水、龙卷风等。苏州和武汉同时出现强对流龙卷风天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季节进程中,应该是相对正常的现象。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龙卷风,目前有哪些监测、预警办法?
周兵:龙卷风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小尺度天气现象,它的生成和消亡迅速,持续时间由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风速为50~150米/秒,最大风速可达200米/秒,直径只有几米到数百米之间。
龙卷风速没有直接观测,因此并不以常用的蒲氏风速级别界定,而是根据其造成的灾害程度来推测其最强风力和定级。主要监测方法是多普勒雷达观测,往往与强对流天气相伴随,因此,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由于龙卷风时空尺度极小,生命史短,一般难以预报。
中国新闻周刊:与农村山区相比,城市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是否更大?
周兵:城市遭遇极端天气所造成的灾害和经济损失应该具有放大作用,因此,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未来气候评估。气象科普在防灾减灾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科学传播需要加强。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强对流天气,政府和市民应如何做好防范?
周兵: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天气变化剧烈、破坏力极大,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飑线、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强烈对流的灾害性天气,是具有较强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夏季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一旦接收到气象台发布强对流的相关预警,应按照预警中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
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防短时暴雨、防雷、防大风准备工作,气象部门做好人工防雹作业准备。户外行人和工作人员减少户外活动,注意远离棚架广告牌等搭建物;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篷的场所,关好门窗加固棚舍;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回港规避或者绕道航行等积极应对措施,工地注意遮盖建筑物资,妥善安置易受暴雨、风雹影响的室外物品;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和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准备。
高温热浪、暴雨强降水在汛期会频发
中国新闻周刊:近期我国多地发生龙卷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主要原因是什么?
周兵:强对流天气活跃的成因主要是在大气层形成上层冷、下层暖的一个不稳定层结。
从对流层低层看,由于5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增强西伸,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向北输送的暖湿空气带来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同时春夏之交,太阳辐射能量较强,利于地面升温,进而对低空大气升温都非常有利。
5月以来,南方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长江下游偏高2℃以上。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太阳辐射的双重影响,使低层很容易形成一个高温、高湿的下暖湿结构。同时,高空的冷空气也具有一定的实力,5月以来,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出现明显调整,我国东北、华北上空高度场偏低,有利于冷涡活跃及东路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就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由于这样一个条件在大范围区域形成,一旦有北方冷空气南下,激发对流发生后,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带动,自西北向东南的各地就会出现强对流天气。
由于形成的不稳定条件非常强,水汽比较充沛,这两者决定了近期强对流天气的强度会比较强,带来的风雨影响比较大,冰雹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月下旬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我国东部暴雨活动更加频繁,华北、东北等地的强对流天气也将活跃。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提到,今年我国风灾频发,北方沙尘天,南方龙卷风,或许和拉尼娜事件有关,您怎么看?
周兵:引起灾害的大风多由热带气旋、强冷空气、江淮气旋、东北低压、东海低压、雷暴等天气系统活动而产生。今年以来的大风主要由寒潮强冷空气、强对流系统所造成。强对流活动与局地热力条件、大气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与去年8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应该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去年秋冬季冷空气活动和前冬的寒冷与拉尼娜事件有一定的联系。
分析表明,前期蒙古国及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偏高、积雪融化速度快,造成了沙地裸露,为沙尘天气多发提供了充足的沙源,蒙古气旋活跃导致大风天气频发,并为沙尘南下提供了动力条件。
中国新闻周刊:为何今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
周兵: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的特征比较明显。冬季出现前冬寒冷向后冬暖和的快速转变;春季沙尘天气又别于减少趋势,沙尘过程频繁出现;5月强对流活动频繁、短时大风强度大。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暴雨强降水等事件在汛期会频发。
目前,我国华南南部和云南等地出现气象干旱,局部达到重旱和特旱等级。因此,防御极端天气气候是一项重要和长期的任务。
中国新闻周刊:未来几年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吗?
周兵: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变或没有扭转,全球变暖和极端事件频发也不会改变。因此,我们要行动起来,做好绿色出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地球升温,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