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西党史故事丨壮乡儿子黄榜巍:视死如归 烈过黄花

原标题:广西党史故事丨壮乡儿子黄榜巍:视死如归烈过黄花

“致公心,致忠心,此心不灭;为国死,为民死,虽死犹生。”

这一副挽联,是1923年底农军攻占东兰县城后,韦拔群在追悼大会上为死难烈士所写的。这群“为国死,为民死”的烈士中,就有壮乡的儿子黄榜巍。那一年,黄榜巍才28岁。

黄榜巍出生在东兰县。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立志救国救民。1916年初,刚刚21岁的黄榜巍到贵州参加讨袁战争,后来到四川等地活动。1922年,黄榜巍回到家乡,随韦拔群在东兰从事农民运动,参加“革命同盟会”,是东兰农军的领导者之一。

1923年春夏间,韦拔群把“改造东兰同志会”改为“东兰公民会”,并在武篆、西山等地发动群众购买枪支弹药,建立农民自卫军。同年4月下旬,韦拔群带领100多人到东兰清算大土豪、东兰六区团总韦龙甫,因驻军营长罗颂康出兵干涉,清算失利。

1923年7月1日,韦拔群率领农民自卫军400多人,分兵四路攻打东兰县城,分别由黄榜巍、黄大权、牙苏民、覃孔贤指挥,韦拔群担任总指挥,总部设在巴拉村。

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后,四路农军同时发起猛攻,激战两天两夜,紧紧包围东兰县城。黄榜巍带领的第一路农军经过猛攻,进入城内,守城敌军拼命顽抗,双方相持不下。

这时候,天下起暴雨,农军武器的火炮、火药被雨水淋湿,装备了步枪的敌军趁机反扑,农军只能用大刀、长矛、木棒搏斗。情况危急!韦拔群当即下令撤退。此时,韦拔群身边只有10多名战士。“拔哥,你快先撤,这里由我带领战士掩护!”黄榜巍力劝韦拔群先撤。“由我掩护,你们先撤!”韦拔群摆手说道。

“不,要死,我们一起死!”“你不能死,你比我万分重要!”增援敌军越逼越近,却容不得他们再争执下去。黄榜巍用力将韦拔群推到后边,自己带队向前冲。望着亲密战友的背影,韦拔群含着热泪说:“榜巍,你要多多保重!”黄榜巍坚定地回答:“拔哥,请你放心吧,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绝不让敌人从这条巷口越过去!”

把身上仅剩的一枚手榴弹交给黄榜巍后,韦拔群带着队伍撤离战斗。黄榜巍则率领10多名农军战士,靠在巷口墙边,阻止逼近之敌。在激战中,一颗子弹打中黄榜巍的胸膛,他用左手捂住喷涌鲜血的伤口,右手持枪还击扑来的敌兵。

严重的伤势,让黄榜巍渐渐支持不住。一名战士背起他,往郎团方向撤退。最后,在东兰县城的两棵木棉树下,黄榜巍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同年7月底,韦拔群再次指挥农军攻打东兰县城未果。1923年10月下旬,在凤山、百色、都安等县右江农军的配合下,韦拔群率领1500多名农军第三次攻打东兰县城。激战一昼夜后,县知事蒙元良、大土豪韦龙甫连夜逃跑,农军占领了县城。

之后,农军举行了追悼大会。黄榜巍的遗体被送回家乡,葬在故居背后山脚。1923年12月11日立碑。碑联:金鲤上滩不难一跃;神龙应运永发千秋。碑额:烈过黄花。(河池市纪委监委整理)

相关阅读:
雷经天:“一要党,二要革命!” “五一”出行意愿强烈,铁路上海站预计日均发送旅客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