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家风故事 母亲的泡菜坛

原标题:家风故事|母亲的泡菜坛

来源: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

小时候,家里厨房的最角落里,有一个深棕色的泡菜坛子,里面有辣椒、豇豆、竹笋和萝卜。在我幼年的记忆中,那可是最珍贵的“聚宝盆”。

后来,在我家最艰难的那段时期。身材矮小、性格柔弱的母亲,扛起了养家的重任,开了一家30平米的小面馆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那个我熟悉的泡菜坛子便被搬到了面馆中,凡是来吃面的顾客,母亲都会免费赠送一小碟泡菜,热腾腾的炸酱面配上酸甜可口的泡菜,留住了很多顾客的“胃”。

随着母亲做面手艺的精进,面馆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泡菜坛子由1个成了6个。每天深夜,当送走最后一批客人时,便是母亲制作泡菜的时间了。母亲对食材的把关非常严格,我去帮忙买白酒和调料时,她总会叮嘱我:“打酒一定要去街尾那家,他家高粱酒质量好。”有一次,我感到不解,那家的酒价格要高,为什么不买便宜点的酒呢?母亲告诉我,做泡菜就跟做人一样,一定要做到最好。

我常常和母亲一起制做泡菜,将菜洗净、晾干、切片,把花椒、姜片、八角、盐、糖、小米椒等配料放入锅中熬制调料水,再和各类食材一起倒入坛中,盖上坛盖,用清水注满坛沿口,置于阴凉处,经过半个月时间的发酵,这些食材就变成了色泽鲜艳、酸辣可口的泡菜,这个过程总是让人心生期待与欢喜。

用心做出的美食自然会受到客人的认可,附近的工人们都喜欢到母亲的面馆吃口面和泡菜。炎热夏季,刚忙完的工人们吃上一口泡椒,配上可口的饭菜,既开胃、又解乏。

“做坛泡菜不容易,你做的又好吃,完全可以单独卖钱,还可以增加收入。”常有好心的街坊邻居给母亲这样建议。

“工地的工人不容易,他们爱吃我做的泡菜我就很高兴了!”母亲总是这样说道。我知道,善良的母亲懂得工人的难处,打心眼里希望他们吃得好些。

母亲的面馆越开越大,家里的泡菜坛子也越来越多。除了泡菜,母亲还腌制了豆腐乳、豆瓣酱、咸鸭蛋……走进放置泡菜坛子的库房,泡菜的酸辣味和淡淡的酒香味扑面而来。

大学毕业后,我从四川来到边疆工作,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眼前都会浮现出母亲查看每一坛泡菜时安静恬淡的场景,心中都会想到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扭转困境的经历。母亲身上蕴含着的那股力量、那份责任、那种善良,时刻影响着我、激励着我、鼓舞着我,让我坚信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始终秉持着勤劳、善良、乐观、向上的品质,再高的山也能翻越、再难得坎也能过去,就像一个个经过时间洗礼的泡菜坛子,总能酝酿出你意想不到的期待和欢喜。(沙依巴克区纪委监委朱俊钢丨责任编辑王宁)

相关阅读:
国家卫健委:不允许虚拟互联网医院存在 北京再现大风沙尘天气 全市学校停止室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