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扶贫日记中“小康步伐”——来自青海来玉村的一线报道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扶贫日记中“小康步伐”——来自青海来玉村的一线报道

新华社西宁4月13日电题:扶贫日记中的“小康步伐”——来自青海来玉村的一线报道

新华社记者顾玲、白玛央措

“2017年5月11日,天气晴,星期四。崎岖的山路左盘右绕,山上云雾缭绕,翻过最后的垭口,终于见到来玉村全貌。村民们知道今天我们要来,高兴地迎了出来。朴实憨厚的笑脸和渴望富裕的表情,真是触动了我的心。”这是李玉栋写下的第一篇驻村扶贫日记。

45岁的李玉栋是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职工,2017年5月被派驻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几年来,他的扶贫日记记录了这个高原贫困乡村,从萧瑟贫穷到迈入小康的美丽嬗变。

搬迁前的来玉村平均海拔超过3100米,自然条件恶劣。全村79户中,有3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里房屋近一半是废旧宅院,长时间没人居住;村民中常住村里的大概不到一半,群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两万多亩的集体草场,草皮及地形都不好,牛羊养殖已趋于饱和。”李玉栋说,初到来玉村,很多村民都表达了想改变生活的迫切愿望。

“村里严重缺水,唯一的取水途径是从半山腰不定期抽水蓄水,一到冬季,基本无法取水了”“入村道路地势险峻、进出不便影响产业发展”,村民们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纷至沓来。

李玉栋意识到,面对种种生存挑战、生态困境,来玉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势在必行。

“来玉村整村搬迁的安排,村里一直意见不统一。村两委虽然逐个做了村民代表思想工作,但前期多次动员效果不佳。”李玉栋在2018年1月17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为了让村民搬到好地方,后续能发展,当地对搬迁安置点的选址提出多个方案,最后从5个备选点中选择了海拔相对较低,人畜饮水、灌溉用水方便的黄河岸边,“今天将与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再一次协商搬迁,我想只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总会有收获的”。

“今天,注定是来玉村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天,也将是改变村民命运的一天。”2018年1月17日,李玉栋的驻村日记这样描述,“村民们一致同意搬迁,并在会议记录上签字”“历时八个多月的整村搬迁事宜终于有了眉目,这让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019年1月7日,来玉村99户农牧民兴高采烈地入住新居。“看着崭新、漂亮的新居,看着村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稍感有一点成就感,同时又一个艰巨任务将要开始:后续产业选择和发展将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李玉栋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从村民家中的樱桃树得到启发,李玉栋四处奔走论证在村里种植樱桃的可行性。“与村两委沟通后,很快写出了《来玉村百亩樱桃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在2019年5月9日的日记里,他记录着自己推进樱桃产业发展的经历,“分别与乡党委政府领导和企业沟通后,建议书不断完善;功夫不负有心人,既然有了切合实际的想法,就努力实施吧”。

告别山区恶劣的居住条件,来玉村村民在黄河岸边开垦出新的希望。2020年,尖扎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00万元,打造“黄河民宿第一村”,发展来玉村特色产业,李玉栋设想的百亩樱桃园也被纳入其中。儿童游乐园、彩虹滑道、戏水游乐区、垂钓区……漫步黄河岸边,来玉村未来的崭新面貌仿佛就在眼前。

“2019年10月17日,天气晴,星期四。贫困户积极填写退出贫困户申请,标志着来玉村即将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李玉栋如此记下来玉村脱贫摘帽的特殊日子。他说:“这一天村民们朴实的发言和笑容,将让我终生铭记。”

65岁的村民多杰在主动申请脱贫摘帽时说:“我们贫困户不能一直躺在扶贫政策里。该脱贫的时候就要主动摘帽,以后靠我们的双手,一定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20年11月,李玉栋被尖扎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玉栋和村民们正忙着种树。全村138亩后续产业用地里,枣树、梨树、山楂、西梅、樱桃树等果树,正春满枝头。

看着一棵棵刚栽下的果树,李玉栋不禁感慨,易地搬迁不仅解决住得好的问题,也将帮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日子,“我的日记也会继续写下去,记录下来玉村乡村振兴的更多动人瞬间。”

相关阅读:
16万人点赞!华农这个老教授火了,你愿意粉吗? 渔人码头垃圾随意堆放,烟台市纪委监委:多人被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