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原标题: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

自2020年12月底我国首款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接种工作。其中,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推进。

当前全民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度如何?为什么要覆盖更多人群?疫苗的安全性有没有保证?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校医院为nefuer们准备了相关的接种须知问答,和松松杉杉一起来看看吧!

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接种前应知基础问答

本次使用的是什么疫苗?

答:是全病毒灭活疫苗,系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灭活疫苗的优势是传统经典的疫苗制备方式,属于成熟、可靠、经典的疫苗研发手段。相对于其他技术路线而言,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研发速度快,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

接种几针?

答: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至少间隔14天,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随意调整免疫程序可能影响安全性、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新冠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请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接种第一剂疫苗后,接种单位有责任告知受种者第二针的接种时间。请按接种预约时间进行第二剂疫苗接种。

能否和其他疫苗一起打?

答: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目前国内所有可及的新冠疫苗均为灭活疫苗,相对来说安全性也较好。不过,对于新冠疫苗这个疫苗家族新成员,我们建议在接种时间上最好能与其他疫苗分开,相隔至少两周以上,尽量减少非预期的相互影响,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反应。

接种前注意事项?

答: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应按照组织接种人员通知,主动提供健康状况,按要求携带身份证,做好个人防护,了解接种点的接种流程。接种疫苗时,要认真阅读并如实填写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其目的是为在现场及时发现并处置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的疑似接种不良反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少数人可能会出现疑似接种不良反应,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疑似接种不良反应。大量的科学文献和疫苗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虽然严重的疑似接种不良反应极少发生,若一旦有发生,往往是在接种疫苗后的几分钟至30分钟以内。

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接种后应知基础问答

接种完会有不良反应吗?

答:出现疑似接种不良反应属正常现象,无需担心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酸胀、疼痛、触痛、红肿和瘙痒症状。少数人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一般通过适当休息,症状将于2-3天内自行消失。

特殊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①一般性不良反应三天后仍无缓解或加重。

②伴有并发症、局部反应加重或持续不退热者(出现重度发热,应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进行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③疑似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不确定者,包括疫苗不良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偶合反应)等。

④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⑤偶合症(偶合反应):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症有时不能立即做出判断,需要及时报告,也需要疾控等机构进行调查、调查诊断专家组做出诊断。

当遇到以上特殊不良反应时,一定要及时通知校医院!

(校医院工作时段咨询电话:82191557;其他时段:82190002.)

接种后有哪些注意点?

答:①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24小时内尽量不要洗澡。

②在饮食方面,接种后要吃好一日三餐,果蔬和杂粮必不可少。慎吃海鲜和其他有过敏风险的食物。

③要保障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像咖啡、浓茶等能引起兴奋的食物不要吃。

④切勿剧烈运动和过量饮酒。接种后从事剧烈运动、过量饮酒等有加大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风险或偶合其他疾病发生风险的可能,也可能会增加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程度。因此,请您三日内不饮酒,七日内不要大量饮酒。

接种后还用戴口罩吗?

答:种后仍须佩戴口罩,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较少部分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其他防护措施如手卫生、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也需要继续保持。

什么时候接种第二针?

答:第2针接种时间须牢记。目前我校为师生接种的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

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专家问答

疫苗接种情况怎么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灭活疫苗的成分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最为接近,比较稳定,运输方便,通常免疫应答也比较强,一般采用两针免疫,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腺病毒载体疫苗制备工艺相对比较简单,成本较低,是在我国原有的5型腺病毒埃博拉疫苗基础上研发成功的。该疫苗不仅能够有效诱导产生中和抗体,还能增强细胞免疫。采用的免疫程序是一针免疫,对一些特殊人群应急使用非常方便。

重组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病原体抗原蛋白,然后制备成疫苗。有别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这是一种新技术路线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较高。

专家表示,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可及性高,安全性也比较高,有接种意愿的公民均可实现接种,在国产疫苗安全性有保障的前提下,建议公众积极接种国产疫苗,建立起自身的免疫力和保护力。

为什么要尽快覆盖更多人群?

“从全世界来看,各个主要国家都把接种疫苗作为最终战胜疫情的有效手段,都在全面推进接种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说。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指出,目前全球的疫情仍然在持续流行,而我国疫苗的接种率仍然比较低,离较高的人群免疫保护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来自高流行地区的人员入境或者物品入境仍然有导致我国境内传播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快接种形成免疫屏障。

冯子健强调,即便是在高流行国家已经感染过或者已经接种过疫苗的人,也不能完全避免出现感染。“虽然发病风险会大大降低,但仍然有再感染的风险。入境以后如果防范不好也可能会导致在境内的传播。”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指出,由于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很多群众错误地认为疫情离自己很远,接种疫苗的紧迫性不是太强。贺青华呼吁,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而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安全性如何保证?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当前影响公众接种意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我国疫情防控有力得当,部分群众认为感染风险较低,暂时不需要接种疫苗来增加保护力;二是由于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上市疫苗,部分群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疫苗使用效果的信息。大家非常关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数据,考虑对疫苗有更多了解之后再接种。

李斌表示,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同时,接种疫苗的人群越多,拥有免疫力的人就越多,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接种新冠疫苗,你害怕吗?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已然在有序进行中,然而我们依然需要全面了解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事项。有效建立全民防疫屏障,是利己、利家、利国的行为。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号召,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我们的共同参与点赞!

相关阅读:
美!海大的花,ta开了! 耶鲁大学的清华“缘”: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