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地布局不等于重复建设

原标题:多地布局不等于重复建设

当前,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等成各地争相布局的热点。有舆论认为,这是在搞重复建设。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刘振中认为,需要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各地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重复建设。

从发达国家产业布局看,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发达经济体纷纷围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实现多点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刘振中举例说,美国政府、企业各层面高度重视以先进传感器、工业机器人、先进制造测试设备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等城市都是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德国目前有6000家互联网初创企业,分布在柏林、慕尼黑、汉堡、斯图加特等城市;日本文创产业世界著名,札幌是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名古屋是世界设计之都,东京是时装设计之都。

“随着大国间经济科技角力加剧,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需要实现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既有质的优势,又有量的提升。”刘振中说。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能接受社会、市场的检验,尤其是在充分竞争中最终被市场选择的产业才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华为、苹果等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企业代表。刘振中认为,各地积极布局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充分进行市场竞争培育更多的参与主体。如果仅允许和鼓励某个或者少数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会导致行业垄断,还会造成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供给侧看,目前各地实践大多都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科技支撑等,因地制宜选择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项目,形成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支柱。以数字经济为例,浙江省依托电子商务的雄厚基础,将发展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贵州省依托“云上贵州”大数据平台优势,形成推进大数据变为大产业的“贵州模式”;北京市依托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综合实力强劲优势,培育了众多头部企业;重庆市依托汽车产业基础,积极推进车联网全产业链建设,打造智能网联汽车高地。

从需求侧看,随着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1万美元大关,消费升级有望进一步加快,国内市场对数字消费、新兴消费的需求将持续提升。刘振中说,旺盛的数字经济消费需求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为畅通经济发展的内外循环体系提供关键助力。更重要的是,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多层次市场需求对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地多点布局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吸纳空间和充足的回旋余地。

“在国家规划和产业规划指导下,个别领域也存在一些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情况,比如大数据中心、芯片等方面存在低水平重复布局等问题,亟需及时纠偏。”刘振中说,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布局、积极引导,提升新基建和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效益。

相关阅读:
把握发展大势 发挥比较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