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铁牛"

原标题: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铁牛"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主,

水稻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典型代表。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任重道远。

央视财经频道3月7日21:30《中国经济大讲堂》栏目

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

从过去如何种地、现在如何种地、

将来谁来种地三个视角

深度解读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革

让“铁牛”自己耕地。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罗锡文,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长期从事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农业机械与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首创同步开沟起垄施肥水稻精量穴播技术体系,创新研制成功水稻精量穴播机和水田激光平地机;突破了农业机械导航与自动作业系统关键技术,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无人驾驶拖拉机、水稻种植机械和棉花播种机械。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已公示),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主编专著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SCI/EI收录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指导的研究生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提名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级教学名师,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工程杰出贡献奖。

今晚罗院士要讲什么?

跟着小新先睹为快!

一、过去如何种地

水稻生产包括五个环节:整耕、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干燥。其中,耕整可分为“刀耕”、“耜耕”和“犁耕”三个发展阶段。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罗锡文院士央视节目录制现场

我国早期的水稻种植,始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后来,翻土农具“耒耜”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到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地农具——犁,犁耕将原来用耒耜上下间歇运动的耕作方式,改变为水平连续耕作,这种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耕整方式,在我国一直延续至今。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御制耕织图

我国水稻种植和生产历史悠久,我们的先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水稻质量,很早就懂得了插秧、给庄稼施草木灰和农家肥等方式,发明了铁镰等收割工具,但整个生产过程,主要是依赖人力。

二、现在如何种地

进入工业社会后,农业也进入了机械化农业时代。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农业生产,将落后低效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先进高效的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水稻生产中,轮式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和旋耕机在旱耕和水耕中代替了牛耕;人工插秧被机械插秧所替代。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过去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插一亩田,现在一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一天能插50~60亩;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三同步”精量穴直播技术代替了人工撒播,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各种植保机械,包括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喷粉机、动力喷雾机、喷杆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远射程机动喷雾机在生产中大量推广应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水田高地隙宽幅喷雾机可以实现在线混药、对靶喷施、高度调节、水平控制和无人驾驶等。无人机取代人拉绳和人推杆,为杂交稻辅助授粉。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机械联合收获代替了人工割稻、脱粒和清选。近十年来,再生稻种植技术发展迅速,一种可以减少头季收获碾压面积的新型再生稻收获机,与普通收获机相比可增产34.62%,深受农民青睐。

稻谷集中干燥中心代替了太阳晒谷,水稻含水率的处理速度和稻谷质量显著提高。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三、未来谁来种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季节性和结构性短缺,现在农村中种地的大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了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罗锡文院士团队提出了让拖拉机自己种地。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农机等现代科学技术为拖拉机自己种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华南农业大学建设的水稻无人农场和“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园无人化农场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拖拉机自己种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支持拖拉机自己种地的智能农机应具有智能感知、智能导航、精准作业、智能管理等功能。

通过无人机、各类传感器等“星机地”智能感知技术,可获取土壤、作物长势、作物病虫草害等基本农情信息。

智能导航是智能农机的重要支撑部分,可提高作业质量、作物产量、土地利用率和农机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肥料和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罗锡文院士团队成功突破智能导航十大关键技术,目前我国农机导航与自动作业水平基本上与国外先进技术处于“并跑”状态,在水田作业机械和主从导航收获作业方面,我们在世界上处于“领跑”水平。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4G/5G技术、大数据、互联网和云平台可以远程实现农机管理和调度,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对生产进行智能管理。

罗锡文院士团队建设的水稻无人农场实现了:

(1)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即覆盖农作物生产中的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水、肥、药)和收获的各个环节;

(2)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即农机自动从机库转移到田间,完成田间作业后自动回到机库;

(3)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即在农机转移和作业过程中能实现自动避障,遇到异常情况能自动停车,以确保安全;

(4)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即能对作物生产过程中的长势和病虫草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5)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即能根据作物的长势和病虫草害情况及时作出决策并自动进行精准作业,包括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和精准施药等。

在水稻无人农场中,无人驾驶旋耕、无人驾驶播种、无人机施肥喷药、无人驾驶喷雾、无人驾驶收获都已经成为了现实。拖拉机自己种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农业生产的伟大变革即将来临,科研与国际前沿齐头并进,双脚与农民一起站在泥里的罗锡文院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适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2.适当扩大耕地地块面积;

3.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农艺农机融合;

5.加强拖拉机自己种地关键技术的研究;

6.加强拖拉机自己种地所需各类人才的培养。

今晚9点半,锁定《中国经济大讲堂》! 罗锡文院士揭秘华农

许其亮:军队坚决拥护修改香港选举制度 “一周七八个补习班”,减负怎么那么难?|两会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