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省两会上的交大声音

原标题:四川省两会上的交大声音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两会上的交大声音

近日,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分别在成都召开。学校党委书记王顺洪、校长杨丹等12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建议、媒体采访、小组讨论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发出交大“好声音”。

四川省两会上的交大声音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学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在省政协会议小组会议上表示,广大委员要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自己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更好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省政协常委、校长杨丹建议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发挥国企优势,解决我省“5+ 1”产业技术“卡脖子”问题,同时引导我省国企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强化与民企在科技上的融通创新,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代表、委员们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省政府工作报告等,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省人大代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潘炜建议举全省之力支持成渝创建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重大事项落地,以“两区一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核心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省人大代表、土木工程学院赵世春建议支持鼓励高校所属企业创办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以及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的学科型公司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体,发挥高校所属企业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省政协委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温泽峰建议要通过打造顶级国际科技会议、培育和引进专业类国际会议、强化政府政策制定引导扶持的方式,打造一流国际科技会议交流平台。省政协委员、电气工程学院王晓茹表示,在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中要做好人才政策保障,给予顶级人才充足的经费支持,优化创新环境等。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挂职)郭春生表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要重点围绕着发明发现、成果转化和企业生产三个环节,让人才能自由充分的成长,增加创新成果数量,加强成果本地转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是此次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热词,也是学校代表、委员们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成渝将如何唱好“双城记”?省人大常委、经济管理学院高增安认为,川渝毗邻地区可积极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共建产业新区,“充分发挥四川‘飞地’园区、跨区域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经验。”省人大代表、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袁林果表示,川渝环境共保对有效治理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川渝两地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大川渝两地建设环境信息基础共享平台,强化利用在线监控、遥感等信息化手段对流域生态进行监控。

参政议政要聚焦中心、服务发展,也要立足本职,发挥智力优势和经验优势,提出专业建言。省政协常委、图书馆馆长张祖涛从自身专业出发,呼吁通过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沟通工作机制、加速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两地企业高校科研院合作等方式,建立成渝地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省政协委员、期刊社副主任(主持工作)李恒超结合本职工作建议要从制定省科技期刊发展五年规划、启动省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方面着手,实施四川省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程。在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更好对接方面,省政协委员、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维清建议在高校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同时争取科技成果转化“注册制”试点,简化成果转化审批流程,力争彻底解决高校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部分代表、委员还将关注点放在了如何保障师生切身利益方面。袁林果、赵世春、高增安、潘炜联名向省人大,张祖涛向省政协共同提出建议,呼吁改善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区域空气质量,希望加强该区域环境保护管理能力、加大该区域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该区域环境污染监测能力,切实保障犀浦校区3万余名师生健康。

此外,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受到了中国新闻网、四川日报、四川政协报、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封面新闻等媒体报道,展现了交大“好形象”。

图文来源:党委统战部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潘佳萱

相关阅读:
每个考生最多可预约3次考试!云南省初中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考试方案发布 天问一号完成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 传回首幅火星影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