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造“城市大脑”让生活更“智慧”

原标题:打造“城市大脑”让生活更“智慧”

继在哈南第二大道打造“以55公里/小时车速前行,就会一路绿灯”的“智慧通道”后,日前,平房区又在城区每个路口新装车辆传感器,月底前将实现交通信号灯根据车流变化自动调整配时,届时区域交通通行率将提升20%。这些只是平房区“城市大脑”系统建成后,在智慧交通建设上的一个应用。

近年来,平房区紧紧抓住全市智能化治理试点区的重大机遇,依托以中国云谷为主的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于2018年初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它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智慧管理体系,堪称“城市大脑”,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积累汇总整合,如今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方面为百姓提供智慧服务。平房区将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正着力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部门联动、共建共享的智能化治理“平房模式”。

构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

用综合大数据治理城市

为推动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平房区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加强设施联通、信息互通、联动联治,依托“中国云谷”产业集群优势,与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合作,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全国一流“多中心合一”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即区域“城市大脑”,相当于为城市安装了一个人工智能中枢,用大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决策、解决问题。

平房区“城市大脑”在整合区长热线、党建、应急、综治、城管、公安等多个诉求响应平台基础上,研发整合了城市态势、应急指挥、政务服务、惠民服务、企业服务等五大类19个专项系统,融合共享数据1400多万条,实现了对城区运行的超强感知、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平房区还采用“环网+分支”大宽带建设模式,建成了覆盖全区100平方公里、总长60公里的万兆光纤环网“高速公路”;与华为、中科曙光合作建成云计算中心,建立人口、法人、视频云、空间地理等4个基础数据库,做大“数据硬盘”;建成三维实景大数据平台,将社会治理要素全部纳入平台,开发了与民政、教育、环保等部门业务结合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多部门集中调度指挥。

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

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如今,生活在平房区东安名苑等小区的居民,回家不用拿卡,只要“刷脸”就能进大门,如果出现老人多日没有出行记录等异常情况,堪称“城市大脑”的平房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就会及时通知辖区社区、物业、民警等相关人员上门询问,这只是平房区“城市大脑”系统在智慧小区应用中的一个缩影。

目前,平房区已投资建设智慧安防小区13个,为小区安装了高清监控、车牌识别探头、快递车辆识别射频,使可防性案件实现零发案。与此同时,平房区安装了高清视频、人脸识别等前端设备,建成了全区视频云和人脸AI平台,配备了警用无人机,整合社会视频点位,实现全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全省首家集治安防控、精准打击、综合研判、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公安可视化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将街面巡逻、警务站、平安志愿者等治安防范力量纳入指挥体系,着力打造打防管控一体的治安防控新格局,让百姓生活在平房区更有安全感。

开通远程“即时门诊”

享沪上名医“面对面”服务

为利用“互联网+医疗服务”手段解决平房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平房区人民医院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了远程医疗平台。目前,平房区百姓不用到上海,只需在平房区人民医院预约挂号,即可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享受一线城市医疗专家的“面对面”服务。

为实现“让健康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近年来,平房区不断搭建与高水平医疗团队合作的桥梁,通过发挥与哈医大二院医联体作用,将一批哈医大二院顶级专家每周定期请到平房区人民医院出诊、带教、预约手术等,如今通过建设互联网诊疗云平台,又实现了上海专家远程出诊,“平房区将努力使该诊疗模式常态化、平民化,让平房区百姓切实享受专家就在身边的就医便利,实现看病不求人。”平房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魏春颖说。

“智慧招生”坐在家里报名

实现上学分班不求人

自去年开发了“小学新生报名系统”后,平房区家长只要在家打开手机登录系统,上传“两证”,输入适龄儿童入学信息,等待系统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孩子上小学报名的大事。

为免去排队报名入学的麻烦、实现公平公正分班,平房区政府“智慧城市办”和区教育局通力合作,协调区营商环境局,打通了学校、户籍和不动产部门之间的壁垒,共同开发了“小学新生报名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比对,事半功倍地提高了招生报名的效率,还可完成电脑自动分班,实现百姓办事少跑路、入学分班不求人。

与此同时,平房区依托“城市大脑”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目前,通过实施“只进一扇门”政务改革,平房区将760项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后进驻区政务服务和投资服务中心,并执行“一窗通办”制度,为百姓提供“服务前置、代办内置”的高效简便窗口服务;通过实施社区“居政分离”改革,成立10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全科服务制”,实现“一窗多能、全科通办”,让百姓在家门口即可就近享受340项政务服务。

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陈瑞文接受审查调查 三十年,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