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每周一药之龙胆

原标题:每周一药之龙胆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传说,古代有一农夫在山上采药之时,看到一只兔子在掘草根。农夫感到很好奇,便走上前去询问兔子为什么这么做。兔子说,因为主人生病了,只有这种草根能救他。农夫见状就帮着兔子一块采药,并跟着它一起去见主人。主人吃下草根后就痊愈了。实际上,这草根就是龙胆草的根。因此,龙胆草也被称为“灵草”。

传说中的灵草

牛刀小试

1.龙胆原植物属于哪科?(单选)

A.茜草科

B.伞形科

C.龙胆科

D.五加科

2.中药龙胆选自原植物的什么部位?(单选)

A.根茎和根

B.种子

C.干燥地上部分

D.果实

3.龙胆的功效不包括下列哪项?(单选)

A.清热

B.燥湿

C.温阳

D.泻肝胆火

4.下列图片中的哪幅是龙胆饮片图?(单选)

A.

每周一药之龙胆

B.

每周一药之龙胆

C.

每周一药之龙胆

D.

每周一药之龙胆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CACA

A龙胆饮片本品呈不规则形的段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片状,表面为暗灰棕色或深棕色。根呈圆柱形,表面为淡黄色至黄棕色,部分有横皱纹,具纵皱纹。切面皮部为黄白色至棕黄色,木部色较浅。

B徐长卿饮片本品呈不规则的段状。根茎有节,四周着生多数根。根呈圆柱形,表面为淡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或棕色,有细纵皱纹。切面呈粉性,皮部为类白色或黄白色,形成层环为淡棕色,木部细小。

C白薇饮片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鲽生多数细长的根。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为黄白色,木部为黄色。气微,味微苦。

D细辛饮片本品呈不规则的段状。根茎呈不规则圆形,外表皮为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根细,表面为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切面为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饮片辨识解析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与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药典之言

功效:

《本草分经》:入肝胆而泻火,兼入膀胱肾经,除下焦湿热,酒浸亦能外行上行。

《本草求真》:大泻肝胆实火兼除肾经湿热。

《本草新编》: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胆,其余治目、止痢、退热、却肿,皆推展之言也。

《本草择要纲目》:益肝胆气,止惊惕,明目止烦,小儿惊痫,除下部风湿,除湿热。

《得配本草》:入足少阳、厥阴经气分,泻二经之邪热,治下焦之湿肿。杀蛔虫,疗黄胆,通淋秘,愈惊疳,止泻痢,消疮痈,去喉痛,除目赤。

《药鉴》: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除下焦湿热,二也;除脐以下至足肿痛,三也;除寒湿脚气,四也。

《玉楸药解》:龙胆草除肝胆郁热,治眼肿赤痛,弩肉高起,疗臌疸发黄,膀胱热涩,除咽喉肿痛诸证。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断伤,定五脏,杀蛊毒,除胃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群经见智

《本草撮要》:功专清热去湿,得柴胡治目疾,得苍耳治耳中诸实症。

《得配本草》:贯众、赤小豆为之使。得苍耳子,治耳病;得柴胡,治目疾;配防风,治小儿盗汗;佐大麦芽,治谷疸;和鸡子清,治伤寒发狂;拌猪胆汁,治病后盗汗。

配伍

《本草便读》:“如因虚而致病者,不可用之,此药直泄下焦,如下虚之人误服,每至遗滑不禁;胃虚者服之,即生呕恶,伤阳败胃,慎之。”

《本草害利》:“苦寒,大损胃气,无实火者忌之。虽能除实热,泄肝胆,然胃虚血少者,不可轻试。凡病脾胃两虚,虚而有热者,皆忌服。亦勿空腹服,令人溺不禁,以其泄太甚故也。”

《得配本草》:“恶地黄、防葵。”

《药笼小品》:“极伤胃气,非肝经有实火者不用。”

《玉楸药解》:“中寒者,勿服。”

禁忌

注:

→开篇故事来源:花百科网。

→饮片辨识解析来源:2015版中国药典。

→图片版权:龙胆-慧聪网,徐长卿-中医中药网。

每周一药之龙胆

相关阅读:
国民党“立委”赴警局告发苏贞昌 高声痛斥其散布谣言 “娃衣”变新潮 满绣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