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阿斯利康公司公布其与牛津大学合作的新冠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平均有效率为70%。
与前两家公布试验结果的公司大相径庭的是,阿斯利康的股价并没有因为疫苗被证明有效而股价大涨,反而下跌了3.8个百分点。
如果说70%的有效率被股市“施以颜色”,那么有些媒体的“逃避式”报道也在暗示70%“难以被接受”——
多家媒体以“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有效率为90%”的标题报道这一临床试验的中期结果。似乎新冠疫苗有效率不到90%就拿不出手。
新冠病毒“牛津疫苗”有效率70%,真的有这么不可接受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强扭”的90%不甜,只重数字却忽略了科学探索
关于牛津疫苗的报道为什么会有两个版本的数据?
原来,这一被命名为AZD1222疫苗采取了两种给药方案。一种是第一针一半剂量,第二针全剂量给药,这种给药方案在中期结果揭盲时显示了90%的有效率;而另一种给药方案,两次都是全剂量给药,有效率为62%。然而,作为中期结果,两种给药方案统一计算结果为70%。(有效率算法戳☛)
“这种给药剂量的探索在动物试验时期就进行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前审查员、疫苗专家李忠明仍记得‘牛津疫苗’研发团队此前发表的关于动物试验的论文,“这次的人体试验结果证明,疫苗的效果与其在动物上的一致。”
“动物身上有了‘苗头’,赶紧到人身上验证,结果还真是那么回事,这在有效性方面是很有说服力的。”李忠明说。
“摸清规律”对于无法“钻进”体内看疫苗怎么工作的人类来说意味着更强的掌控力,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机理的明确。
李忠明解释,腺病毒载体疫苗,把编码新冠病毒突刺蛋白的基因带进体内后表达抗原产生免疫,疫苗第一针进来以后,免疫系统首先对载体产生免疫反应,要消灭它,而作为载体的腺病毒要在体内扩增,增强疫苗的效果,如果第一次剂量大引发过强的免疫反应,会抑制第二次免疫的加强作用。如果剂量小,产生的抵抗小,不断“拉锯”“谈判”后,隔了一个月再来大剂量的话,它的免疫反应就马上起来了,效果反而更好。
“这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独有的特点,很明显它与mRNA疫苗的原理不同。”李忠明再次强调,事实上,每个技术路线的作用机理都非常不同,体内地免疫系统的唤醒也非常复杂,疫苗有效率这一个数字无法说明全部问题。
达成群体免疫是疫苗的核心任务
“有效率、接种率、保护时间长短,缺一不可。”在11月24日举办的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罗伊·安德森(Roy Anderson)爵士从终极目标入手对疫苗的评判做了解释,接种疫苗以形成群体免疫、最小化死亡率和重症率为任务。
“我们希望是通过免疫接种的方式获得的群体免疫。”罗伊·安德森说,疫苗是获得群体免疫的有效方法。如果说疫苗是打赢人毒之战的“利器”,能否助力人类实现群体免疫将是评判它“好”与“不好”地标准。
基于此,罗伊·安德森给出计算方法。每个病毒都有不同的R0(基本传染数,即疫情中每个感染者平均会传染给几个人),新冠病毒的R0为2.5-4.8,艾滋病毒是11-12,SARS是4-5……在无其他手段阻断传播路径的前提下,要形成群体免疫,疫苗需要达到:接种率*有效率=1-1/R0。
如果新冠疫苗有效率90%,那么接种率66.7%可达到群体免疫(R0=2.5的情况下);如果有效率为70%,那么接种率达到85.7%可达到群体免疫。可见,在疫苗获批的前提下,提高接种率,70%有效率的疫苗照样可以实现群体免疫的目标。
在时间维度上,疫苗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其他冠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时间研究显示出疫苗的保护时间是比较短的。”罗伊·安德森说,因此第一年的接种策略与达到系统平衡时的接种策略不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或许,新冠疫苗的接种需要“数年规划”,其中还必须包括老年人、新生婴儿等特殊群体,所需要考量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监管方面,据CNN报道,FDA局长斯蒂芬·哈恩周二说:“FDA不会仅仅根据新闻稿(给出的有效率数字)授权疫苗,这是一项针对数万人的临床研究,FDA会查看所有患者的数据,并对分析计算谨慎核查,以确保我们同意(相关企业获得的)关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这一表述意味着,各个不同新冠疫苗公布的有效率数据仍需权威机构核查,进而作为免疫策略规划的依据。
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