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平安大街改造提升,文物古迹间将有一条林荫大道

原标题:北京平安大街改造提升,文物古迹间将有一条林荫大道

新京报快讯(记者李玉坤)9月中旬,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启动实施。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办相关负责人称,先行启动的平安大街东城区段,是继雍和宫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之后,探索老城“街区更新”的又一重要举措。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改造以700米的张自忠路为示范段,率先推进实施。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围挡搭设、外立面清理和临时标线施划,正在加紧实施中央绿化带建设。

日前,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启动实施。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日前,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启动实施。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一条平安街,半部北京史”

平安大街全长7公里,是贯穿核心区的重要交通干道,串联了老城内重要的公共空间、历史节点和城市地标。以地安门为分界,东城区段东至东四十条,全长3.1公里。

其北侧分别是南锣鼓巷、张自忠路北、新太仓等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南侧分别是景山、张自忠路南、东四三条至东四八条等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沿线建筑天际线低矮,周边文物古迹众多,如玉河、皇城根遗址公园、段祺瑞执政府、贝子奕谟府等,可谓“一条平安街,半部北京史”。

东城区环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平安大街建筑界面杂乱问题没有根治,墙面、门窗、牌匾标识和外挂设施等与周边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协调。

北京平安大街改造提升,文物古迹间将有一条林荫大道

10月19日,宽街路口建筑已经基本完成围挡搭设、外立面清理和临时标线施划。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记者从东城区平安大街整治提升项目设计团队了解到,此次改造将在大街沿线形成集中展示老城文化、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空间,将以建筑风貌整治提升、公共空间提升、交通综合治理、示范院落提升等内容为主。

另外,对历史文化遗址也将进行保护性改造,如位于地安门东大街的通惠河玉河古道遗址,针对目前存在的视野不通透、参观路线模糊、历史价值被埋没等问题,将通过打通游览环路、增设宣介设施、恢复历史风貌等手段,打造一处特色遗址景观。

张自忠路,工人在四合院门口进行施工。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张自忠路,工人在四合院门口进行施工。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调整车道宽度,体现“慢行优先、公交优先”

1999年,平安大街进行了改造拓宽,形成了目前平缓开阔的现状。时隔21年后,40米左右的道路宽度已经不再符合当前老城区的交通环境要求。

东城区环境办相关负责人称,由于目前的道路宽度过大,过街距离过长,且大街沿途缺乏林荫,通行安全性、舒适性低。道路两侧普遍存在机非混行、机动车违规停放等问题,通行量增加的同时也给两侧停车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过宽的道路还压缩了绿化、步行、骑行的空间占比,影响市民正常出行。

此次改造,将主要体现“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理念。以张自忠路为例,现状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宽度为3.25米到3.5米不等。根据交通流量分析评估,在保持车道数量不变前提下,将部分车道宽度适当减小,除公交车道保证3.5米外,其他车道宽度小幅缩窄为3.25米,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保障现状通行能力。同时,确保非机动车通行宽度3.5米左右,特殊路段不低于3米,保证骑行安全顺畅。

平安大街建筑界面已基本完成围挡搭设和外立面清理。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平安大街建筑界面已基本完成围挡搭设和外立面清理。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增加中央绿化带,打造林荫大道

据介绍,增加中央绿化带,将平安大街改造成绿色生态的林荫大道,是本次整治的亮点。

设计团队代表介绍,按照首都新的城市设计要求,将增加中央绿化隔离带,并配置安全岛等过街安全设施。另外采用增补行道树、树池连通等方式,结合乔灌草组合种植方式,实施林荫化改造,提升绿视率,同时配合不同路段的时代特征,分段配置景观树种,丰富观赏层次和季节变化。

比如,张自忠路两侧有大量王府、名人故居及古建筑,府邸文化特征鲜明,种植设计秉承“府邸蕴玉兰棠富贵民国氤氲(月)季色芬芳古城新人林荫慢行”的设计理念,在重点打造的约640米长的中央绿化带内,行道树选择为彩叶树种的白蜡,绿化带两端增加西府海棠、紫叶李等小乔木。

同时,沿线还将挪移电箱等占道设施,加强井盖、强弱电箱体及线缆等设施的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处理,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并结合文化展示打造玉河遗址、段祺瑞执政府等12处景观节点,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性、艺术性。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协作记者李木易

编辑白爽校对李立军

相关阅读:
4S店砸好零件“创收”续:两车企回应,上汽大众涉事4S店停业 获捐2000万!上海理工大学设立“地江教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