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背后的东坡经验

原标题:“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背后的东坡经验

来源:眉山市纪委监委

当听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落”在眉山市东坡区纪委监委的头上时,不少眉山市东坡区纪检监察干部的脑子里,立刻蹦出来一个词——“意料之外”。

“意料之外”在于,东坡区作为“插花式”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区纪委监委能够在评比中冲出重围,着实令许多人感到“受宠若惊”。对于这个结果,区纪委一名工作人员直言,“总觉得应该是脱贫任务重的地区和单位更容易获奖”——毕竟早在2017年,东坡区所有贫困户都已经成功“摘帽”。

但“摘帽”之后的东坡区,区纪委监委在护航脱贫攻坚这件事上却并没有松懈。东坡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陈霞告诉记者:“事实上,我们一直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发挥纪委监委应有的角色作用。近年来,我们立足监督职责主动思考,聚焦返贫、致贫风险,创新监督模式,努力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因此,对于东坡区纪委监委而言,这份殊荣的获得更应该是“情理之中”。

发现问题:高大上

眉山市东坡区的老百姓用“又快又准”四个字,来形容“清风扬眉”惠民惠农政策终端查询机带来的幸福体验。只要把身份证往机器上一放,再按一下“查询”,就能立刻看到自己目前所能享受到的惠民资金。

这些“一点即通”的终端查询机的出现,得益于2018年眉山市东坡区纪委监委依托互联网探索建立的东坡区惠民惠农大数据监察平台。

东坡区通惠街道工作人员通过“清风扬眉”惠民惠农政策终端查询机向居民介绍相关低保政策(张彬摄)

东坡区通惠街道工作人员通过“清风扬眉”惠民惠农政策终端查询机向居民介绍相关低保政策(张彬摄)

截至今日,在东坡区境内一共设有38台终端查询机,方便各个乡镇街道的老百姓使用。在这38台终端查询机的背后,包含了全区22个部门,104项惠民惠农政策,722个惠民项目在内的229万余条扶贫资金信息,其中涉及惠民惠农资金高达10.6亿元。

随着终端机上数据的不断完善,科技应用带来的好处也“纷至沓来”。一方面,群众可以通过终端机轻松查询得到最全面、最细致、最权威的文件,并知晓享受政策的条件、办理的手续以及流程、资金发放标准和方式,全区关于政策不公开的信访类问题得以大幅度减少。

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广而告之”,也实现了对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全过程监督。“党员干部是否把该落实的工作落实到位了,是否存在“吃拿卡要”的情况,老百姓一对比自己该享受的政策,一目了然。”东坡区纪委信访室主任刘奕廷说。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数据平台“基础数据”排查、“互斥数据”锁定、数据自动统计分析等手段的不断完善,该平台成为了东坡区纪委监委筛查线索的“好帮手”。

“2018年建成以来,我们共筛查发现问题432条,仅死亡人员享受各类惠民惠农资金的问题线索就有331条,处理252人,清退违纪违法资金260余万元。”区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陈迪维说。

陈迪维告诉记者,如今运行良好的大数据监管平台还和今年四川省正在试点建设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监管服务平台形成了“良好互动”。“‘一卡通’平台主要聚焦作用在对各项补贴资金的经办、审核,是资金发放的前端审批关口,而我们的大数据是尾端的比对、监管以及公开公示。其实这也形成了‘数字监督’的全链条,并且这个链条直接延伸到每户每人。”

解决问题:稳准狠

东坡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贫困群众享受低保情况(杨萍摄)

东坡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贫困群众享受低保情况(杨萍摄)

说起近年来区纪委监委在护航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特点,陈霞笑着说:“力度特别大。”

光是开展低保集中清理就足以证明。

事情起源于2018年年底。当时东坡区全区的低保户数量高达47087人,“不可否认其实存在关系保、政策保等问题。”区民政局局长叶红梅坦言,“民政工作繁杂,各类救助性资金量大,涉及人员又广。低保清理喊了许多年,但想要做得彻底非常困难。”

与此同时,东坡区纪委监委发现,这一年他们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10件,其中涉及截留挪用、套取骗取、贪污侵占低保资金问题45件,占比达41%,随即向区民政局发送了纪检监察建议书。

东坡区纪委监委驻区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对对乡镇涉农精准扶贫项目进行核查(邓久威摄)

东坡区纪委监委驻区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对对乡镇涉农精准扶贫项目进行核查(邓久威摄)

于是在2019年,清理低保的工作在全区迅速开展。区纪委监委会同民政、财政、审计部门,成立5个工作督导小组,深入查找低保申请和审核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通过入户抽查解决政策疑问81个、化解问题67个。

东坡区纪委常委钟建雄告诉记者,这一年,东坡区纪委监委致力于打破低保评选中的信息壁垒,通过将公职人员信息和公民户籍信息与惠民资金信息比对筛查摸排问题线索。不仅如此,在低保政策上,东坡区还提出实行“四榜公示”,即低保评议结果详细公示,纳入对象长期公示,基层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单独公示,清退对象重点公示,并依托各乡镇公示栏、惠民大数据终端以及“清廉东坡”官微面向全社会公开。

“应退尽退是2019年清理低保的目标。”钟建雄说,“通过集中清理,东坡区低保对象由2018年底42405户47087人减少为3314户6053人,保障户数和人数分别下降92.2%和87.1%,真正实现了阳光低保、廉洁低保。”

在东坡区民政局专门负责发放低保的社会救助股股长黄志华看来,2019年的行动就像是“把低保这片区域给清干净了”,到了2020年则采取了“应保尽保”的原则——“让低保真正实现了兜底。”

黄志华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在低保清理以前,东坡区一年发放低保的金额大约是1.2亿元人民币。在区纪委监委再三推动,区委下定决心清理低保后,如今一年发放的低保金额大约是0.24亿元——“真正做到了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震慑、关爱:有态度

东坡区纪检监察干部在住房施工现场向贫苦户了解易地搬迁住房政策落实情况(杜霞摄)

东坡区纪检监察干部在住房施工现场向贫苦户了解易地搬迁住房政策落实情况(杜霞摄)

东坡区作为“插花式”贫困的地区,东坡区纪委监委对于“插花式”扶贫,还有一些更独到的见解。“‘插花’不单纯是指数量,还要讲究质量,究竟怎样才能把这些‘花’给‘插’好。”陈霞说。

用纪委监委的身份起到更好的震慑和警示教育的作用,是东坡区纪委监委的一次探索。

负责东坡区房屋清危行动的区发改局工作人员黄思甜,对于2018盘鳌乡张庙村党支部书记史之乾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村主任张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事情记忆犹新。

黄思甜告诉记者,2016年开始,东坡区计划对全区8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异地搬迁,到了2017年就基本全面完成了。其中盘鳌乡张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谢兵申请易地搬迁,选址在丁岩山下水泥路内侧建房。眼看着主体工程在2017年7月下旬基本完成,可没想到丁岩山山体因一场大雨出现了整体平移,只能在2017年12月重新选址。

“其实谢兵一开始选址的地方也并非地质灾害点,只是那个位置确实比较特殊,只能说‘疑似’是风险点。”东坡区纪委监委驻区发改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彭霜浓说,“但是这个‘疑似’带来了7万元的财政资金损失。”

也正因此,东坡区纪委监委决定给史之乾、张建予以“重罚”——“希望能给全区所有的干部带来一个警示效果。”彭霜浓告诉记者,在纪委做出处分决定后,还推动了国土部分对于地质灾害点的筛查做出了改进。“过去只是国土部门自己筛查,但是在那之后,职能部门专门聘请了915地质勘探队,对全区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再次评估。”

“截至目前,808户搬迁户除了谢兵那一户,再也没有出现过房屋问题。”黄思甜说。

除了“震慑”,区残联副理事长卢卫感触更深的是来自区纪委监委的关心关爱。

记者了解到,今年东坡区残联在规范残疾人建档立卡巩固补贴发放工作时,发现秦家镇张庙村10组吴玉清本人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却在2017年享受了残疾人建档立卡巩固补贴。

卢卫告诉记者,对于这个情况,区残联和派驻纪检检察组立刻进行了核实,结果发现,享受补贴的对象是吴玉清的父亲吴绍华。据悉,2017年吴绍华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因为一次意外摔伤,导致下肢瘫痪,久治不愈,家庭十分困难。当时村干部和秦家镇残疾人专职干事考虑到他们家庭困难,就帮他们上报,违规享受了该补贴。

“当时我们也是知道情况后,觉得这名干事是真心想帮助吴玉清一家,所以就运用了‘二转一’,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区纪委监委派驻区卫健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周加红说。

再回头看一看东坡区纪委监委在护航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工作,陈霞用“到位”来形容。“就是把该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好了。”而这每一份工作的背后,是全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脚踏实地”的力量汇集而成。在最初听说获奖有些“意料之外”的惊讶过后,其实更是一份“情理之中”。

不过陈霞还是直言,这次获奖是一件“大喜事”。“对于全区所有纪检监察干部来说,这个奖励就是对我们在脱贫攻坚上做的努力最大的认可和肯定。”(文/本刊全媒体记者史珮瑾)

相关阅读:
锦瑟年华留墨处 落笔有情寸心知——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挂职扶贫干部陈劲松 重庆十大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进展顺利全市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4个市级贫困区县已全部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