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筛查与早诊早治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需多方助力

原标题:筛查与早诊早治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需多方助力

筛查与早诊早治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存率需多方助力

资料图片

国家癌症中心组织开展的我国多中心人群为基础的肺癌筛查项目证实: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肺癌死亡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精准治疗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在9月11日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主办的“2020中国肺癌防治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肺癌防治是中国与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医药企业等社会共同助力。

精准治疗助力提升患者生存率

在治疗方面,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尤其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出现,让肺癌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有效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吴一龙教授表示,靶向治疗是肺癌内科治疗手段的里程碑,自EGFR-TKI吉非替尼开启肺癌精准治疗序幕之后,EGFR、ALK等靶向药物更新迭代,已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三代。研究证实,一线使用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可以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中位总生存期达到38.6个月,超过3年。

在新药研发方面,吴一龙教授介绍,肺癌靶向治疗研究的靶点已从常见靶点扩散覆盖至罕见靶点。不只是针对EGFR、ALK等靶点的创新药物百花齐放,很多研究在探索少数群体罕见突变型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如MET、RET、HER2等罕见靶点突变。肺癌免疫疗法的兴起和陆续获批也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益处,不仅使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获益,特别是免疫维持治疗给III期不可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愈希望,而且免疫治疗也打破了小细胞肺癌治疗20年的沉寂。

药物可及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疗效显著的创新药品进入医保能显著改善患者治疗药物选择,也期望这类创新药物能够纳入医保,更好地造福肺癌患者。”吴一龙教授指出,提高5年生存率是肿瘤防治的重要目标,早筛早诊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点,多学科团队诊疗(MDT)模式是肿瘤治疗的未来趋势,提高药物可及性更是关键。“患者选择药物时,医生需综合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生存质量及医保或其他补偿机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量身定做最合适的诊疗方案。”

2016年起,我国相继进行省医保目录、国家医保目录以及基药目录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优质抗癌药物得以被纳入医保,药物审批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主任顾雪非指出,肿瘤新药可及性近年来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通过谈判准入等方式患者负担显著下降。要进一步改善新药可及性,关键在于“开源节流”,一方面完善医保筹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目录动态调整剔除疗效不明确的“神药”,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减少不合理资源消耗。此外,财务分担协议、按疗效付费等新药创新支付方式也正在积极探索。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校对李项玲

相关阅读:
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丨三大因素导致出生缺陷 孕期产后需营养均衡 他警告蔡英文:大陆可能“小打”教训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