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8月28日,《2023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发布。报告从烟草流行状况及带来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因吸烟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控烟履约进程及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之控烟行动的目标等四大方面,对我国2023年以来的控烟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强调“控烟筑牢健康的根基”。
“不论是从销量还是占比来看,在全球卷烟销量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下,我国都是不降反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原主任,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姜垣指出,与2003年相比,2023年全球卷烟销量下降了5.48%,我国卷烟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从2003年的31.73%上升到2023年的47.18%。从年销量来看,我国2003年卷烟销量是17595亿支,2023年增加到24427亿支,增加了38.80%。
报告指出,全球成人吸烟率从2007年的22.8%下降到2021年的17.0%,14年间下降了25.4%。同期,在高收入国家下降了24%,在中低收入国家下降了28%。中国成人吸烟率从2010年的28.1%下降到2022年的24.1%,12年间下降了14.2%,远低于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下降的平均水平。报告还指出,烟草使用导致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不容小觑。2018年我国烟草相关疾病的经济负担总量为15214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7%,而同年烟草税收11556亿元,损失超过当年烟草税收。
中国居民近90%的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居民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些疾病的增长都和烟草流行相关。如果不能快速有效遏制烟草流行等危险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难以改变。基于我国烟草流行及烟草使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及烟草使用带来的经济负担,姜垣表示:“实施全面保护的禁烟法律的地区减少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卒中和慢阻肺的住院人数,降低了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率。但我国尚无全国性的控烟法律法规。相较于前些年,立法速度减慢,立法质量下降,且控烟执法效果有待提升”。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北京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支修益做了题为《中国肺癌流行情况》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癌症是中国居民的第二位死因。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为250万例,新增肺癌死亡病例约为180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的11.4%和18.0%。同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106.06万,死亡人数73.33万,分别占全球肺癌发病和死亡的42.42%和40.73%。肺癌的诱发原因,涉及因素多种多样,但烟草流行是肺癌最大的致病因素。
支修益介绍并呼吁:“1964年第一份《美国卫生总监报告》发布,主题为‘吸烟与健康’,被誉为是推动烟草控制工作的里程碑。美国烟草流行从总监报告发布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烟草流行情况相一致的是,25年后美国肺癌流行也进入拐点。希望我们能够采用综合措施遏制中国烟草流行,使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尽快进入拐点”。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青斌指出:“从近三年来的地方控烟立法情况来看,地方立法呈现出停滞的趋势,甚至一些地方立法在禁止吸烟的范围方面还出现了倒退的迹象。当前,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全国层面的控烟立法,制定《控制吸烟条例》或者在《爱国卫生条例》中专章规定控制吸烟的内容,这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降低吸烟带来的医保支出压力,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