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责任如山 生死时速——安徽各地转移受灾群众的瞬间

原标题:责任如山生死时速——安徽各地转移受灾群众的瞬间

新华社合肥7月14日电题:责任如山生死时速——安徽各地转移受灾群众的瞬间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场与超历史洪水抢夺生命的生死竞速。

到13日为止,安徽包括长江干流在内全省26条河湖超警戒水位,多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大洪水,9市40多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200多万人……

汛情就是发令枪,安徽省受灾各地迅速行动,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千方百计保生命安全。

与时间“赛跑”与超历史洪水“赛跑”

13日夜里10点半,枞阳县正大街。

43岁的史中平正在和家人一起,把经营的家纺店里的货物往车上搬。

“县里通知让晚上11点之前必须转移。”史中平说,他在正大街做生意十几年了,面对洪水,这是撤离最早的一次。

距离正大街约50米,是枞阳县城唯一的防洪屏障——长河边2000多米的防洪墙。

至13日16时,水位达16.77米,距离防洪墙墙顶仅有一米,比预设的撤退水位还差8厘米。

“生命至上,要做好万全准备,把工作做到前面。”枞阳县县长杨如松说,长河水位还在迅猛上涨,群众提前撤离才能为后面的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长江下游北岸,望江县长江华阳闸。

3日,华阳闸江水位16.34米,超设防水位,望江县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6日,水位超过18米,全县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9日,水位达到19.25米,全县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11日,水位超过20米,全县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13日,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应急响应8天内提高了四个等级,水涨得太快了。”望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汪世平说。

抢在大水之前,望江县完成了8000多人的转移。

在汛情严重的长江巩固圩堤上,参加防汛的党员志愿者、33岁的小学教师童飞骑着摩托车,载着一位镇干部来回巡查。

“人转移了,我们还得一户户敲门,一个个打电话,并与安置点再核对,不把一个生命留给大水。”童飞说。

在宁国市南极乡,38岁的胡锦宁穿着雨衣,走着山路,怀抱襁褓中的婴儿,转移了村里“最小”的群众。

在东至县官港镇政元村,镇长章剑巡查地质灾害点时,发现村民陈炳元家有风险,苦口婆心做工作,当晚10点才劝动陈家转移。24小时后,塌方量超过800立方米的山体滑坡冲毁了陈家房屋……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到13日为止,安徽省成功转移近40万人。

“村民家的钥匙,就在我的手中”

13日下午4时,望江县雷池乡。

73岁的村民朱照文最后检查了一遍家中的电器开关和水龙头,放心地把钥匙交给了等候在门口的乡干部吕效卫,拎着换洗衣物等必备生活用品,暂时告别了这栋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

这一天,朱老汉家门口的江水已超历史最高纪录水位,为了确保安全,朱老汉与其余100多位圩堤上的村民被组织撤离转移。

“看到乡村干部一周前就驻守在堤上,老朱专门把钥匙留下,腾出了家中两间房,供我们值班休息。”吕效卫说。

交钥匙的故事,同样发生在大别山腹地岳西县。

由于连续降雨,菖蒲镇潜水河水漫河堤,淹没田地、茶园,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村干部进村入户,对危险区域逐个落实转移、锁门工作。

5日,转桥村村民王先时屋后突发塌方,泥石流倾泻而下,房屋后墙损毁。包村干部立即安排王家6口人转移到附近的闲置校舍内。

“王家的大门钥匙一直掌握在我手中,危险排除前坚决不让他们回来!”村党支部书记王业庆说。

风雨不动安如山

被褥崭新干净,饭菜热气腾腾,环境宽敞明亮,医务室的医生给每个人早晚量两次体温……

踏进宣城市宣州区养贤乡转移安置点,81岁的村民程昌华刚刚吃完乡干部送来的饭菜。“我一辈子经历过很多次大水,1954年发大水的情况都还记得,党和政府做得越来越好。”他说。

养贤乡毗邻长江重要支流水阳江,江水已多日超过保证水位。

“为保障群众安全,我们从6日开始,陆续转移了5400余人。”乡党委书记檀志保说,69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住进了安置点。

在枞阳县三大江心洲,近万名群众被分批次转移安置,除投亲靠友外,有470人住进了集中安置点,一日三餐是由证照齐全的定点饭店送来。

“这里的条件不比家里差,样样都齐全,更主要的是安全。”从凤仪乡转移过来的村民吴多义说。

从长江两岸到皖南山区,从大别山区到沿淮地区,有的投亲靠友,有的以借用公房、搭建帐篷等方式设立安置点,对入住人员实名登记,所有被转移群众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徽省应急管理部门数据显示,全省受灾地区设安置点80余处,3000余名转移群众入住其中,吃穿住等基本生活用品由政府兜底保障。(记者李亚彪、姜刚、王立武、徐海涛、陈尚营、程士华、陈诺、刘方强)

相关阅读:
“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今年南方强降雨为何频发?专家解析:与特定大气环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