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月薪2万、朝九晚五……硕士应聘保姆,真的算“降维打击”?

原标题:月薪2万、朝九晚五……硕士应聘保姆,真的算“降维打击”?

月薪2万、朝九晚五……硕士应聘保姆,真的算“降维打击”?

最近杭州32岁的双语女硕士刘双火了,她应聘保姆时提交的一份简历表引得众人围观。简历表显示,她擅长法语、英语,硕士学历,不仅有大型企业外派非洲的工作经历,还从事过早教工作。据媒体采访,刘双对工作的期望包括“朝九晚五,双休,月薪2万元以上”“负责照顾孩子,不包含家务收纳”等。

不少人认为,这样的高学历人才甘当保姆,属于“降维打击”,不仅高收入是应当的,其个人也成了“新的就业观”的鲜活注解。

应该说,刘双的选择的确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没有高端人才加入,一直是困扰家政行业发展的瓶颈,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也有委员专门就此提出建议,呼吁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吸引高端管理人才进入家政行业,改变“服务水平较低、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的行业现状;另一方面,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如果更多人能摒弃传统的就业观,拓宽就业视野,无疑有助于缓解就业难。

但“降维打击”的说法,并未注意到事情的另一面:家政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这个事关千家万户的“大后方”,困扰很多家庭的问题还是阿姨“请不到、请不好、做不久”。而评判好阿姨的标准,不在学历高下,关键在于专业度和责任心。这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对付的职业,高学历者加入其中,真的是“降维”吗?

近几年家政行业大力提倡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初衷是通过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赋能这个行业,让阿姨“做得好,做得久”,让整个行业更规范。受过高等教育、能够进行亲子陪读的阿姨,确实有一些独特优势,但并不是“朝九晚五,双休,月薪2万元”的充分条件。不要忘了,在从事家政服务这件事上,“研究生毕业后曾被大型跨国企业外派非洲两年,回国后在某上市互联网公司做了一年销售”的漂亮履历,换一个角度说,就是这位阿姨在家政服务上“零基础”——这是优势,还是劣势?

今年5月1日,上海率先施行了《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对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和雇主都有了更为明确的权责划定。但不少家政行业内的资深人士依旧忧心。有人直言,现在家政阿姨的市场价格不是太低而是太高,很多谈不上有经验的阿姨拿着比从事其他行业高得多的工资,不乏“过度包装营销”的功劳。这样上户的阿姨,只要在雇主家工作一段时间,往往会因为达不到雇主预期而下户。这也是造成阿姨“做不好、做不久”的重要原因。

过多关注“高工资、好待遇”,也可能让已经在岗的阿姨心生攀比和不满。有资深的保姆就与笔者探讨过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高薪,大意是,如果“零基础”阿姨一个月能拿2万元,大批月薪不到万元的育儿嫂似乎太便宜了。“零基础”阿姨拿2万元高薪,大多数时候,也就中介公司乐见其成——按照现在市场上普遍的收益模式,中介公司只要促成了供求双方签约,就可以拿到服务佣金。但市场究竟买不买账,恐怕还得等待长期检验,即便偶有一两个个案,也不必急着吹捧。

即便高学历人士加入家政是大势所趋,更需要关注和强调的,也应当是这个行业自身的专业要求。行业需要的是“好阿姨”,不是“高学历阿姨”,只有个体和社会都放下对高学历的执念,把注意力转移到实务经验、专业水准和相关的技能培训上来,才能促成行业良性发展。

笔者曾采访过一位从中学语文老师转行进入家政领域的研究生。她从决定转行当月嫂开始就放下了学历光环,从零起步参加培训,考出高级证书,通过实打实的上户经验积累口碑,最终成为市场争抢的全年都无空档期的金牌月嫂,此后再参加培训转型家政培训师,通过自己的讲课“赋能”更多的阿姨。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欢迎和鼓励高学历者进入家政行业。但大学生、研究生做家政,赖以立足的不是学历,而是学习能力。热潮之下,这或许是更应明确的意识。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朱瓅

相关阅读:
法治时评:期待终身追责制倒逼重大决策不再“拍脑袋” 全国人大代表畅谈 医者心安了,群众的健康才多一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