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非洲干旱的小岛上 中国农业技术改变乡村

早晨起来,维利·贡萨尔维斯把羊群赶上一面山坡上,任它们自己觅食,干旱季节里,羊群要花漫长的时间寻找青草。维利则回到农场,照顾农场里的秧苗。

从每年11月开始,北大西洋中的西非岛国佛得角,就进入了一年中最难熬的旱季,一直到次年的6月。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这里的天气变得越发难测,酷热和难以防治的病虫害,随时威胁着这里脆弱的农业。

给地里的秧苗浇一遍水,维利还要赶着参加培训,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协调下,中国与佛得角进行的南南合作中的诸多项目之一,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为当地农民进行土壤配肥、旱季节水灌溉、高效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这些来自中国的技术和专家们,正在改变着这个群岛国家的农业生产模式。

旱季的清晨,维利会把羊赶到山坡上,任凭它们自己寻找青草。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旱季的清晨,维利会把羊赶到山坡上,任凭它们自己寻找青草。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汪洋之中,北大西洋上干渴的岛屿

佛得角位于北大西洋中部,距离非洲西海岸不到500公里,是一个群岛组成的国家,位于非洲知名的萨赫勒干旱带,全年少雨,降雨量最小的岛,年降水量只有60毫米左右。

匮乏的资源难以发展高效的农业,佛得角的粮食,80%依赖进口。全国人口中,22%以农业为生,大多是小农经营的模式。

日趋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这个海岛国家上人们的生计,尤其是农业人口,不得不面临更加复杂的自然环境。2018年,佛得角发生严重干旱,最大的岛圣地亚哥岛的波伊朗水库完全干涸,干旱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和牧场退化,粮农组织驻佛得角代表安娜·劳拉·图扎介绍,“最近五年中,干旱对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土壤侵蚀,无法获得水资源,物资流通、运输和接收变得很困难,这些都是农民面临的主要挑战。”

维利为农场的秧苗浇水,干旱季节,他们不得不购买淡化水来浇地。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维利为农场的秧苗浇水,干旱季节,他们不得不购买淡化水来浇地。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维利的农场中,雨季储存的水已经用完,只能买淡化海水浇地,在这个干渴的岛上,海水淡化是获得淡水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农民来说,这些负担尤其沉重。

维利的农场中,种植着各种蔬菜、水果,西红柿、洋葱、卷心菜、木薯、芒果等,他不只是自己生产蔬菜,也为别的农民育苗,这些秧苗可以为他带来一份额外的收入。但干旱和高温,随时考验着这个脆弱的农场,一直到雨季来临之前,他都要随时投入到抗旱之中。

更重要的是,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土壤侵蚀加剧,肥力快速降低,而高温的环境,让众多的害虫迅速孳生。许多维利从未见过的害虫,进入了群岛。2017年,草地贪夜蛾入侵,维利的玉米损失惨重,还有喜欢为害水果的实蝇,为害各种蔬菜的番茄潜叶蛾。今年,维利的芒果几乎要绝产。

南南合作,来自中国的技术专家

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使得佛得角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社会,来自中国的南南合作项目,成了佛得角应对气候危机的契机。

佛得角是一个海岛国家,尽管地理环境和中国不同,但在中国北方,千万年的旱作经验和现代旱农技术,仍然可以在这里发挥作用,尤其是小农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得许多中国技术和经验,可以帮助这里,实现农业的转型。

旱农技术的根本,是对水的利用,但不仅仅是简单地利用水,而是通过众多细微的缓解,改变旱地中的农业生产模式。

比如土壤肥力,更肥沃的土壤,可以让农业生产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而秸秆覆盖、覆膜等方法,则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在维利的农场中,来自中国的园艺和土壤专家曾延华,教会了维利如何认识土壤,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测土配方、培肥土壤。在过去,这里的农民并不太了解土壤,他们会购买有机肥投入到土地中,但并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让地力变得更强大。

海岛上的土壤生态很脆弱,又缺乏淡水,干旱加剧了土壤的退化,曾延华根据农场的情况,教他们用现场的羊粪和秸秆混合发酵,自己制作有机肥。

来自中国的专家,教会维利认识土壤、培肥地力。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来自中国的专家,教会维利认识土壤、培肥地力。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维利还学会了节水灌溉,曾延华告诉他,他原本的浇水模式浇得太多了,许多水并没有真正被庄稼利用,浪费掉了。曾延华教会他节水浇灌的方法,用最少的水发挥最大的效果,不仅为维利节省了许多买水的成本,也提高了浇灌的效率。

虫口夺粮,在海岛上展开生物防治

许多年来,佛得角群岛上的农民,一直都在按照传统的经验种植,他们中的不少人趋于保守,不太愿意尝试新的技术。对抗风险能力很小的小农来说,老经验效率低但更稳定,新技术则要面临未知的风险。

然而,急剧的气候变化,正在考验着过去许多年中形成的农业生产经验,当新的病虫害发生,当人们不再能掌握季节的变化,新的技术就显得尤其珍贵。

像维利这样的年轻人,更喜欢新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新技术的渴望和掌握速度也更快,比如新的害虫防治技术。

维利工作的农场中,竖着一个个杆子,杆子上挂着塑料罐子,看起来很简单,却是防治害虫的利器。这是中国专家带来的“捕虫器”,专门为防治草地贪夜蛾而设置。罐子很简单,做一个虫子只能进不能出的入口即可,核心是罐子里装的“性诱剂”,这是实验室调配好的昆虫激素,可以吸引和诱捕雄性草地贪夜蛾。当雄性草地贪夜蛾减少,雌虫也就无法繁殖,可以有效抑制害虫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绿色生态的防治方法,无需施用化学农药,不会对土地和环境造成破坏。

在佛得角的海岛农田中,中国专家教会农民用生态绿色的方法,防治病虫害。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在佛得角的海岛农田中,中国专家教会农民用生态绿色的方法,防治病虫害。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在佛得角的一块块农田中,这样的防治措施还有许多,在参加培训并尝试新技术后,维利成为了当地的技术推广者,他会主动和其他农民分享他的经验,分享他从中国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

而中国专家也鼓励他做这些事情,曾延华表示,广泛传播知识,本身也是项目的目标之一,通过农民口口相传,让培训能惠及更多人群。

佛得角的农业部门也有同样的想法。佛得角农业部国家研究和农业发展研究所植物健康保护技术员吉尔伯特·席尔瓦表示,他们将和维利合作,借助他对其他农民的影响力,宣传推广这些技术,“通过农民和技术员一起努力,一起解决佛得角的虫害问题。”

中国经验,改变岛上的畜牧业

怎样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个非洲群岛国家的农业生产?

当地资源匮乏,农业投资能力较低,许多大型的现代机械、复杂的现代农业技术,很难在短时间起到作用。对农民来说,简单易用、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正是他们最需要的。

在中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中,积累了大量小农生产的经验,这些经验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则创造了许多适合小农的现代农技,这些技术,无疑对当地有极大的帮助。

在佛得角,养殖牲畜是大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佛得角农业与环境部畜牧生产和动物卫生局局长介绍,该国85.6%的农村人口从事畜牧业生产。

淡水的匮乏,也严重地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

47岁的塞莱斯蒂娜·塔瓦雷斯是当地的一位养殖户,她的农场建在一处海滩上,养了两头奶牛,每天早晨5点,她就开始把牛奶制作成黄油,这种黄油每升售价达25欧元,比牛奶的收益高很多。农场里还养着火鸡、鸡、猪、鹅等,这些动物,是他们一家人维生的依靠。然而,不断上升的饲料成本、匮乏的水资源,不断威胁着这个小小的家庭。

和维利一样,塞莱斯蒂娜需要购买淡化水来喂养动物,还要购买饲料。而粮食的短缺,使得饲料的价格不断上升。

据介绍,在过去几年,由于成本提升,而使得佛得角的许多养殖家庭收入骤减,甚至陷入贫困。

中国专家指导佛得角当地农民养殖相关的技术。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中国专家指导佛得角当地农民养殖相关的技术。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

来自中国的养殖专家李治其,帮助了这个危机中的农场。李治其建议塞莱斯蒂娜在农场中种植象草,这是一种适应当地的优质饲草。在李治其的帮助下,塞莱斯蒂娜学会了将象草制作成青贮饲料,这样可以保持饲草中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也比购买饲料的成本更低。李治其还教会她如何制作青贮玉米,这是效果更好的饲料来源,同时也能够实现农业循环生产,让土地上的产出实现最大的价值,同时为养殖者节省成本,改善生计。

“我非常感谢南南合作项目,来自中国的技术员和专家,与佛得角的对口人员共事,他们带来了中国的专业知识,并且充分考虑佛得角的需要,做到了因地制宜。”粮农组织代表图扎说,“经历过类似挑战并成功解决问题的国家掌握的这些宝贵经验,值得分享。而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发展智能型创新农业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减少贫困,应对气候变化。”

(本文素材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张树婧校对穆祥桐

相关阅读: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写在海军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之际 现场图来了!中国海警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巡医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