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主IP开发弱是制约泡泡玛特发展的核心要素
6月1日晚间,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去年赚4.51亿、拿过八轮融资、登陆新三板又摘牌,泡泡玛特似乎“不差钱”。这一次冲击港股,泡泡玛特称要发力IP研发。
泡泡玛特的逆袭几乎就是近年来“盲盒经济”风口的缩影。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持续亏损,2015年,泡泡玛特引入了盲盒故事,营收及利润快速增加。
然而,尽管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对外称,“我们不认为泡泡今天的成绩仅仅是因为盲盒这个载体。泡泡玛特的迅速壮大,核心要素还是IP本身。”但数据显示,泡泡玛特现有的85个IP中,自有IP包括Molly、Dimoo、BOBO&COCO、Yuki等,后三个IP销量仅占总收益的5.9%、1.5%、1.4%,这意味着,泡泡玛特的营收和利润大头还是来自于独家授权IP和非独家授权IP,而非自主研发IP。
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泡泡玛特自主开发IP的能力仍然偏弱,受制于独家及非独家IP合作协议的时效性,一旦更受欢迎的独家或非独家IP授权协议到期,则将面临无法继续获得授权的风险。这其实和游戏等领域是同样的逻辑,仅仅依靠代理游戏IP的运营商,一旦代理权被收回,则原有用户和市场流失,并且被其他获得代理权的竞争对手持续打压,最终可能会造成业绩的大滑坡。
自主IP开发能力不足,是制约泡泡玛特发展的核心要素。毕竟,在盲盒等潮玩领域,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花高价购买盲盒,在于IP所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附加值。对标迪斯尼的泡泡玛特,恐怕最羡慕的就是迪斯尼源源不断的IP生产及市场化运作能力。遗憾的是,虽然泡泡玛特提出要加大自主IP开发,却一度陷入“抄袭风波“,这不仅暴露出其自主IP管理体系存在严重漏洞,甚至可能会在上市后,如果再爆出类似负面事件,则会因市场诚信受损而失去投资者信任,乃至被做空机构盯上。毕竟,越是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诚信度就越看重,之前瑞幸咖啡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还要看到的是,盲盒经济在国内目前还属于偏小众的产业,用户黏性相比于游戏等大众产业领域要弱得多。被打上“潮玩“标签的盲盒经济,也必然要面对年轻消费者喜好变化频率高等特性。泡泡玛特自主开发IP,投入大、周期长,还可能会出现推出后并不受用户欢迎、无法达到预期业绩的风险。这对于泡泡玛特自主开发IP来说,无论是资金、人才、产品制造等层面都将承受较大压力。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的营销渠道偏重于线下,这也就带来较大的租金、人力等刚性支出,而线上渠道则依赖于包括天猫旗舰店、泡泡抽盒机、葩趣和其他中国主流电商平台,那么,泡泡玛特就要支付给电商渠道各类费用,挤占利润空间。
在招股书的风险披露中,泡泡玛特指出,目前带来最大收益的IPMOLLY后续受市场欢迎程度无法保证,此外,公司可能无法有效管理零售店,以及机器人网点的增长,也无法保证准确预测消费者偏好。这恐怕就是泡泡玛特的发展软肋所在。无论是自主IP现有产品过于单一,后续开发能力无法保证持续爆款新品,还是线下代理营销渠道控制力偏弱,线上营销渠道也依赖于大型电商平台,以及缺乏准确的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有效实现用户需求画像及市场预判,这些都会对上市后的泡泡玛特带来不可控后果。而这恐怕也是泡泡玛特对投资者所讲的“盲盒故事”还能持续多久,所需解决的关键命题所在。
□远山(财经评论人)编辑陈莉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