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弃山成金山矾山的“逆袭”之路
来源:省林业局
作为浙南最悠久的矿山集镇,矾山镇640多年的明矾采炼史沧桑而壮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命运随着矾业兴衰而沉浮起落。
一去不复返矿山变弃山
苍南县矾山镇的明矾矿石储量约占世界60%,占中国80%,素有“世界矾都”之称。以炼矾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矾山镇,巅峰时工业生产总值占据了整个温州市的1/3,一度成为温州市的“工业心脏”。当地村民说:“镇上有最好的学校、医院和银行,周边乡镇最漂亮的姑娘抢着嫁到矾山。”
然而炼矾带来经济腾飞的同时,所产生的矾浆、矾烟和矾渣极大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河水草木伤痕累累,山体植被也变得十分稀疏,当地人都称呼它们为“秃头山”。曾在矿区工作的矿工说:“矾烟有腐蚀性,衣服穿了不到一年,轻轻一扯就会破。”
2014年国家明文限制明矾作为部分食品加工添加剂,加上新型替代材料的上市,明矾产品销售市场不断萎缩,矾矿发展难以为继。2017年矾山炼矾工业开始停止采矿生产。炼矾工业曾是矾山镇的主要经济支撑,炼矾工业风光不再之后,矾山何去何从?
矾山的答案是践行“两山”理念,保护、开发和利用数百年的工业遗存,探索一条以旅游为主导的绿色经济之路。
放眼千山绿矿山变绿山
为改善生态环境,矾山镇对当地小矾厂和炼矾点采取了包括强制爆破在内的集中整治行动,拆除小矾窑、熔化炉以及厂房一百多座,填埋结晶池和清理风化池六万多立方米。投入大量资金建起环保车间、矾烟管道、矾渣堆放场,对“三废”进行整治。投入资金450万治理矾矿鸡笼山矿区牛皮滩南侧塌陷地带,消除地灾隐患。
实施复绿及土地复垦工程,平整土地,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治理,多次开展飞机播种造林。2017年起,矾山再投资1300多万元推进“万亩珍贵树种造林工程”,引种赤皮青冈、楠木、枫香树等近10种珍贵树种,并根据土质分区域种植确保树苗存活率在95%以上。按照三年植绿1万亩的目标,2020年植树节前夕,最后1000亩珍贵树苗被村民们一株株栽下。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废弃矿山地质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开展为矾山镇重现了青山、绿水、蓝天,原来浑浊的溪水重新变得清澈,溪水里鱼群游弋。站在曾经寸草不生、矿渣堆积的山坡上,一眼望去绿意盎然。
一步一风景矿山变景山
生态环境改善了,产业如何转型发展?近年来,矾山镇秉承“文化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理念,依托640多年的矾矿工业遗产,以“工业风、矿山情”为主题,积极修复建设了一批矾矿工业旅游项目。
作为矾山城镇形成最早的雏形,福德湾村启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工程,通过抢救维修煅烧炉等因灾损毁的建筑物,修缮加固风化池、堆料场等矿产遗产,对石宫、老街沿线等核心区典型建筑进行文物修复保护,并实施福德湾古民居修缮工程,对村内的193间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文旅结合“非遗保护”倾力打造非遗传承一条街”项目,建立起了以福德湾为核心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与乡土建筑结合的旅游景观,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每当夜幕降临,“印象矾都”大型灯光秀项目开始震撼上演,该项目是2020年新建成的特色旅游项目,通过融合大型灯光演绎、互动、弦秀等元素,展现特色工业遗址小镇文脉,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色银山”的绿色生态工业风情小镇,并以入口山体、煅烧炉、矾山镇古建、福德湾景区、新建广场、矾山溪岸线、矿井遗址、农田为载体,形成集矾山水影、世界矾都、福德览胜、福德遗迹、广场迎宾、矾山溪影、矾井幻境、农业生态为一体的“夜间八景”。通过培育月光经济产业,点亮了“不夜矾山”。
续写新篇章矿山变金山
一如当初先祖发现矿藏,世世代代子孙留下了生炉炼矾的动人故事,如今的矾山,在百年工业遗址中打开了发展新空间,续写“世界矾都”的传奇故事。
2020年4月13日,作为矾山镇矾矿工业文化遗产的核心,温州矾矿从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建制划转给苍南县政府,由苍南县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和优化调整。这意味着苍南将更好发挥属地政府在资源统筹调配上的优势,加强对矾矿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合理开发矾矿遗址最核心、最有特色、最具竞争力的矿硐资源,加速推进矾山“两山转化”和高质量发展。
矾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开新表示:“矾山镇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产业开发等工作,深入开发丰富的矿硐资源,还原厂区旧景特色风貌,同时进一步开发月光经济,打造集“工业风”“矿山情”“文艺范”为一体的夜间旅游景点,以此带动地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将旅游经济转化为实体经济。”
眼下的矾山,将发挥矾矿遗址“大保护”、重点项目“大建设”、重点资源“大招商”等多重效应,为当地绿水青山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插上腾飞之翼,重振“矾”华之梦。
(苍南县林业事业发展中心、苍南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