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视点:凝心聚力,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

原标题:今日视点:凝心聚力,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

今日视点:凝心聚力,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

洁净的“高原蓝”绽放青海湖。(资料图片)

今日视点:凝心聚力,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

格尔木市农业丰收景象(祝贵福摄)

今日视点:凝心聚力,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

青海省实现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资料图片)

历时五年,殚精竭虑,我省42个县(市、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今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长江、黄河、澜沧江及境内西北内陆诸河水质优良率达100%;多年累积债务合规转化有序推进,下大力气防控企业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三大攻坚战”目标各有侧重,但内涵紧密相连,有机统一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契合初心使命和为民服务宗旨,关乎发展大局及万户千家。

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回应民众强烈呼唤的民生工程,体现浓浓人民情怀的民心工程,饱含党和政府博大胸怀和政治智慧、蕴含“民本为贵”质朴情怀。

筑牢风险防控“红线”

“如果不是牧长宣传金融风险防控知识,在网络交易购物时可能会吃亏上当。”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吉迈镇牧民夸热说,懂得金融和网络知识,知晓金融风险防范,就是在守紧自己的“钱袋子”。

只有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才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黄南藏族自治州联合当地各大银行,在全州持续开展征信宣传,及时为农牧民普惠金融知识,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专项检查治理,以守住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红线”。西宁市则完善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开展非法集资、非法金融业务等专项整治,连续7年获全省金融生态建设奖。

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海东市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行为,积极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把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关口。去年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转贷资金17亿元,化解隐性债务20.45亿元。海西、海南、海北等州市加强政府债务规模预算和限额管理,严格限定举债途径和资金用途,分类审慎处置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确保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服务,加大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提高市场主体风险自我防范意识。

国内知名经济专家曾这样预警,面临“三大攻坚战”,风险防控是第一位,当前金融业重要风险主要集中在“一头一尾”两个部分,“头部”是政府债务,“尾部”是普通百姓。

近年来,我省启动实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行动,审时度势建立政府债务管理“3+N”制度体系,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年度化解任务,采取合作、转让、重组、清算“四个一批”举措为重点企业纾困解难,依法依规稳妥处置债务债权,保持了企业生产和职工队伍稳定,有效遏制非法金融活动发生和蔓延,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扛实生态环保“底线”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围绕“中华水塔”这个特殊定位,当好环保卫士,守好地球“第三极”,护好全球生态系统“调节器”。

三江源生态环境好坏事关全国乃至全球。目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步入强势恢复阶段: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三江源地区湖泊、湿地面积增大,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积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数量由原来的4077个增加到5050个;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地平均覆盖度、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草地整体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不断改善,黑颈鹤、斑头雁等鸟类及藏野驴、藏原羚等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更可喜的是黄河源区境内首次拍摄到濒危物种雪豹影像;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多措并举实施易地搬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牧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全省上上下下,全省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协调推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利用中央水专项、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补偿和省级专项资金,实施长江、黄河干流、青海湖和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成37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重点流域、重点湖库自动连续监测;列入国家考核的19个断面水质优良比达94.7%,高于国家考核目标5.2个百分点;长江、黄河、澜沧江及境内西北内陆诸河水质优良率均为100%,青海湖等重点湖库水质保持优良;全省8个市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主要城市西宁和海东市优良天数平均比例达89%。

穿行蓝天、白云下,驰骋雪山、草原间,大美青海独有的天蓝、草绿、水清景致吸引国内外游客。环境持续向好的背后,是党和政府艰辛努力、各族群众巨大付出的结果,是一份沉甸甸生态保护“成绩单”。

夯实如期清零“下线”

贫困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体现,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2016年,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石灰窑村村民严才仁朋措,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申请到了“530贷款”,种植了12公顷高寒燕麦和青稞;次年他又申请5万元贷款,在家门口建起了棚圈养殖绵羊。他说:“去年,我最多一次卖掉了近300只羊,一只净赚200多元。”

同样的幸福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将军沟村上演,村民李成栋以前因身患疾病只能靠卖些土豆赚钱,全年收入仅1000多元。依靠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地帮扶,他任村上保洁员,还发了70只土鸡苗,一年收入10000多元,如今一家人住上了新房。

作为我省第一个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州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电商进农村项目率先在全州实现全覆盖,电商已成为产业转型、脱贫致富助推器。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则充分利用光伏能源进行产业扶贫,向阳光要财富,向空中要金钱,阳光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阳光存折”。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易地搬迁幸福家园小区,一栋栋新楼整齐伫立,小区内花木喜人,建有木栈道、亭台楼阁和健身广场,让村民们开心满满。村民索南才让家里,三室一厅的房子装修得格外精美,他说:“住了半辈子帐篷和平房,以前从来没想过会住进楼房。”

党的领导才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5年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突出深度攻坚,强化民生保障,聚力攻克“三区三州”和六盘山片区深度贫困堡垒,强化精准扶贫、精神扶贫、对口扶贫,14.55万户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江源各族儿女发自内心地感恩党中央、感恩伟大的祖国。(陈俊执笔郑思哲赵睿王湘琳苏烽栾雨嘉丁玉梅公保安加王菲菲陆广涛参与)

视点短评

同“战”共胜圆美梦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的磨尔沟村,一家通过小微企业贷款的农家乐周末生意红火;在当地务工的贫困户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两年前就脱了贫;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里,出现的黑鹳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把这三件事放在一起,就能看出一个地方金融平稳、群众增收、环境改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它们恰恰反映出我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工作的成效。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一个乡镇的发展,也是全省发展的缩影,其中的每次进步,都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引领,全体群众团结配合,共同“战斗”的结果。经济筑牢基础,脱贫呈现水平,环境显示品质。三方面缺一不可,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

面临因疫情带来的复杂国内外环境,我们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企业生产力和职工队伍稳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紧盯脱贫攻坚目标,着力补齐群众脱贫中的各项短板,有效激发个人内生动力,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持续强化污染防治,聚力建设蓝天、碧水、净土的美好家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今年时间过去近半,在三大攻坚战进入攻城拔寨、闯关夺隘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加油干,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加试题”考验,全力冲刺,共同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赵睿)

故事传真

喜盈门

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拥有一份副业,这样的就业观已逐渐被当代人认可、接受。而在大山深处,那些曾经的贫困户们,同样多方位发展,谋求着自己的脱贫幸福之路。

午后,看准时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达隆村村民王财旦赶着自己的一部分牛羊去山上放牧。“去年卖得挺好的,一只牛犊就卖了将近9000块钱呢。”说话间,王财旦不经意的笑出了声。去年光靠养殖,王财旦的年收入就已接近了8万元,“以前哪敢想自己一年能赚那么多。”

看得出,王财旦对如今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有新房住,在家待着就有钱赚,挺好,要没有党的好政策,我现在哪能过上这样的舒坦日子。”

如今,已经脱了贫的王财旦可以尽情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甜美,而曾经的贫困也鞭策着他更加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养殖事业。

今年49岁的王财旦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这或许就是生活镌刻在他身上的印记,也是他努力摆脱贫困,奔向小康需要付出的代价,但这种代价对王财旦来说显然是甘甜的,毕竟,靠着党的政策,依托村里的产业扶贫项目,如今他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可喜变化。

“现在我养着150只羊、10头牛,每年都可以依靠卖牛羊赚到不少钱。”王财旦说,最近这几年牛羊的价格一直都很好,所以他也趁着行情好的时候适时扩大规模,“如今,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了,媳妇除了干家务,现在也时常给我帮帮忙。喂喂牛羊啥的。”王财旦说。

除了养殖,王财旦另一份工作是村里的公益护林员。“每天都去自己管辖的范围转一圈,最近的重点还是防火。”王财旦说,他当护林员每年就有1万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加上自己搞的养殖,家里的生活已经逐渐富裕了起来。

像王财旦这样身兼“二职”的农户可不止他一人。同村的林海龙虽然也搞养殖,但他主要将精力放在了外出务工上。

由于学习了一手泥瓦匠的手艺,加上吃苦耐劳,现在的林海龙已经从一名泥瓦工变成了一个有务工资源的小工头。现在外出务工,他总会带几个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出去。“有党的好政策,咱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2018年底村里实现了脱贫。现在村里人均年收入能够达到一万一千元左右,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达隆村第一书记李福贤说,如今,村里除了养殖产业,还有光伏电站这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整个村庄的收入渠道越来越宽,村民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这生活富裕了,村民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有了不少要求呢。”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柏油村道上,李福贤说,自2018年村里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以后,村容村貌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在村民们不仅自觉性提高了,对环境卫生的保持也提升了。“要是有谁乱丢垃圾,有些村民看了还要说呢。”

由于常年在外务工,在村里待的时间少,因此每逢村里起了变化,林海龙感触是最深的。“以前,村里是土路,一下雨走路就是一脚泥。后来改了硬化路,现在又改成了柏油路,走着平坦,看着也舒服。”

李福贤说,村里此前虽然是硬化路,但由于时间久,不少路段表面已经风化,变成了砂石路面,还坑坑洼洼的。“2018年的时候,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出资140万元,给村里重新铺了一条柏油路。”达隆村也因此成了整个向化乡第一个通柏油路的村庄。

不仅如此,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危房改造等一些系列项目,达隆村村民们的居住条件也改善了许多,村里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现在村里不仅配了保洁员清扫卫生,还专门配备了垃圾桶,卫生环境一下子就好多了。”林海龙说,以前村里环境卫生都没人管,垃圾随处扔。现在村里的垃圾桶只要满了,保洁员打个电话乡上就会派垃圾车前来清运。

村里环境好了,也给达隆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今,随着克大公路建成通车,毗邻可图公路的达隆村又有了新的期盼。“我们计划靠着村里的风土和周边的景致,先试点打造一个农家乐,再拓展一下村里的发展路子。”李福贤说。(郑思哲)

相关阅读:
李克强:去年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去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