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刚:12年前汶川救灾 12年后有望登顶珠峰
新华社拉萨5月18日电题:陈刚:12年前汶川救灾 12年后有望登顶珠峰
新华社记者
18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冲顶组名单宣布,国测一大队副总工程师陈刚在列。参与过汶川地震救灾,登顶过三个大洲的最高峰并徒步到达过南、北极点,如今,这名49岁的测绘科研工作者又将向珠峰峰顶发起挑战。
但当记者联系到正在珠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等待登顶窗口的陈刚时,他却表示:“外界普遍关心我们能不能登顶,谁能登顶。但我们最在乎的,是能不能精确地拿到各项数据!”
陈刚说,这是责任,也是初心。
汶川的人生转折
初见陈刚是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长年在高海拔野外工作,他又黑又瘦,但双眼炯炯有神。即便在50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他说起自己的研究课题时也语速极快、毫不气喘。
陈刚说,此次参与珠峰测高的缘由,与自己已从事了10多年的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监测有关。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演化过程,国内外学术界仍有许多争论。而珠峰是反映印欧板块相互作用现状的敏感指示器,其精细坐标、高度长期受到国际关注。这些地表的形变和地下的运动有直接关联。”陈刚说,尤其在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后,对珠峰地区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很有必要。
陈刚对地壳运动监测研究的执着,始于12年前的汶川。
“我当时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作,震后,专家组连夜赶赴灾区。”陈刚说,他们在龙门山断裂带5个受灾严重的县工作了40多天,条件比在珠峰还艰苦。但为了给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基础测绘资料,他们必须在震后第一时间到达很多关键点位进行测量。
“有些地方山高路险,当地人说他们多年前打猎都不去,我们还是带着仪器和帐篷就进去了。”陈刚说。
也是在汶川的经历,让从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多年的陈刚,当年就开始转向测绘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我无法忘记在震区见过的老百姓和他们的眼神。”12年后,在珠峰登山大本营回忆起汶川地震救灾的那些画面时,陈刚眼圈通红,“我们地学相关科研工作者,应该对这些灾害了解得更多一些,应该把灾害监测预报作为历史使命看待。”
“哪怕这一代人预测不了地震,但我们一直坚持下去,总会有一代人能成功。”他说。
追踪大地如何运动的人
从汶川返回后,陈刚和同行专家们立刻参与到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II期项目中。2012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国家验收,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60个连续观测站和2000个流动观测点。
这是世界上性能指标最先进的三大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之一,可利用卫星观测等高科技手段,监测地壳的微小运动,为地震预测、大地测量、气象预报和地球科学研究等提供科学数据。
因为这个项目,从南海的岛礁到西北的沙漠,陈刚10年内跑遍了大江南北。有一年在西藏羌塘无人区,他们深入腹地开展冰峰测绘时,三台工程车每天都会有一台跑出故障。
他,成了追踪大地如何运动的人。
“有一个地壳观测点就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陈刚说,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下方有一个永久观测点。陈刚每年都要造访这里,对其高程、平面位置和重力值等要素进行测量。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波及珠峰地区。冒着余震,陈刚团队对珠峰北坡地区距震中300公里范围内的观测点进行了跟踪测量,并启动了2015年尼泊尔地震对珠峰地区垂向变化影响的研究课题。通过融合多种大地测量技术,团队4年的持续研究成果和欧空局卫星的观测结果整体相符。
“作为世界‘第三极’,珠峰的显著变化与南北极一样,对全球地学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陈刚说,“而且珠峰一直以来就是板块运动的活跃区域。作为测绘科研工作者,一次次重返这里义不容辞。”
珠峰上的初心
2020珠峰高程测量中,陈刚被编入了测量登山队冲顶组,有望以科学家的身份登顶测量。他与比自己小十几、甚至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同参与体能和登山训练,攀登至珠峰海拔7000多米的地方进行拉练。
“这圆了我的一个梦。”陈刚说,自己学测绘出身,也在老测绘人的身上找到了最初的人生追求。
大学期间,陈刚去过一次三峡库区,在那里见到了3名十几年如一日监测新滩滑坡的测绘前辈。
“我们从宜昌乘船两天后才抵达那个江边的小山村。”陈刚说,“我那时觉得科学工作者就应该找个最艰苦的地方扎根,哪怕是在山沟沟里,只要能把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成功,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陈刚1991年大学毕业前夕,正逢国测一大队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被授予“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学校邀请老队员做了一场报告会,多次提到了1975年的珠峰测高。陈刚听后热血沸腾,直接给西藏测绘部门写信要求进藏工作。
“‘烈火炼真金’,我在信里真这么写了,也是那会儿年轻人的心声。”陈刚说。
虽然未能如愿,但辗转十余载后,他还是与这片高天厚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面对有可能登顶世界最高峰的机会,陈刚却一再说,登顶从来不是自己的目的。他此前参与过攀登全球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南、北极点的项目,最关心的也是能在多个地理标志点进行测量。在珠峰的前期拉练里,他在几处营地进行重力测量时,不厌其烦地提醒年轻队友,要珍爱仪器,确保测出的数据完整。
“珠峰北坡位于中国境内,我们有责任及时、透彻地了解。”陈刚说,这也是中国测绘科技工作者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记者多吉占堆、边巴次仁、王沁鸥、魏玉坤、武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