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后疫情时代”日本经济何去何从?日经济学家:必须与中国“共舞”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邢晓婧]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解除39县的紧急状态,称“今日是回归‘新的日常生活’的起点。”日本一般财团法人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江原规由1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政府出于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做出这项决定,否则工厂无法运转,产品无法生产。“后疫情时代”日本可以通过参与“新基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项目,与中国一道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日本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遭受巨大打击。日本“东洋经济在线”14日报道称,疫情之后日本失业率可能超过10%,约4成的中小企业遇到资金问题,陷入经营困难。
“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在日本经济受到的诸多影响当中,中小企业遭受重创最为致命。”江原规由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大企业虽然也受到很大冲击,但其具备恢复元气的能力。反观中小企业作为日本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一旦破产几乎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日本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的领域深入且广泛,它们的破产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可以说,“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能否渡过难关是决定日本经济能否恢复的关键所在。
针对日本各地政府出台的面向中小企业的补贴政策,江原规由认为“力度不够”,也“不确定资金何时到位”。他举例说,“就好比病重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救助就会过世一样,现在‘是和时间在搏斗’。”江原规由表示,这一点中国就做得很好,复产复工早已展开,经济迅速重回正轨。不可否认中日经济具有不同特点,但中国经济体制的优势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充分彰显。
那么,究竟谁才有可能救日本的中小企业呢?江原规由直言“对中国抱有诸多期待”,特别是希望借助中国企业的力量帮助日本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提起国际化外界往往想起大公司,其实日本的中小企业有技术也有匠人精神,未来他们将迎来和国际接轨的机会。比起主动走出国门,把外资带回日本更为现实,这其中中国企业的投资对于日本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肆虐的疫情,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仍处于紧急事态宣言状态,经济活动严重受阻。日本愈发意识到一个问题:过于依赖大城市带动经济并非好事,必须加强地方企业的活力。而日本地方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比如关西地区集中了大量医疗领域的中小企业,当地还有配套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人才储备丰富。
中日在共同抗疫过程中建立起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民间友谊有望渗透到经济层面。江原规由说,口罩虽小,意义重大,“口罩交流”促进了双方的互信和理解,当一方遇到苦难时,另一方伸出援手的精神让日本民众对中国有了全新认识。日本至今仍有对中国持负面观感的人群,坚持“和美国穿一条裤子”,此次疫情中的良好互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群人的想法,加强了想要了解中国、与中国交流合作的意愿。
疫情中,中国带给日本的启发还体现在另一方面。江原规由介绍说,像是“云扫墓”“云治疗”“云办公”“云教学”等深入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线上行为对于多数日本人来说却是新鲜事物。日本并非技术上做不到,而是观念难以改变,不愿摒弃固有的生活方式。看到中国生活在“云端”的诸多便利,日本民众的意识悄然发生变化,而这也将影响到中日之间今后的经济活动。
中国国家发改委4月20日表示,“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江原规由认为数字经济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环,未来将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经此一“疫,”全世界都意识到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日本也从中得到启发。江原规由说,数字经济打破了国家间的界限,日本渴望今后在参与“新基建”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由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有日本企业的发挥空间,中日可以在第三国展开合作,这些优势都是中国的独有魅力。
提起美国对中国“心存戒心”,江原规由认为“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作为现在的“世界老大”,美国当然想保住自己的位置。但是,只要让更多国家看到“中国在做正确的事情”“中国可以做得更好”,就能提升在国际社会的支持率,吸引更多国家和中国“共舞”。他指出,外界一直在观察中国,比如中国积极帮助他国抗疫,放眼望去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效仿的国家。江原规由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第四次产业革命即将到来,与此前不同的是,某个国家仅凭一己之力已经难以成功,必须寻求国际合作。日本将与中国一道,探寻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共同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