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湾匠人2|“破冰之旅”时,国民党主席连战把这位匠人的作品回赠北大
19世纪初,锡艺由大陆传入台湾。因为“锡”的闽南语发音与“赐”相同,所以凡赐给人家的物品,就取其谐音,以锡来做。吉祥的寓意让锡被广泛运用于台湾拜神祭器和婚嫁用品,产业盛极一时。然而,锡业在日本侵占台湾时受到毁灭性摧残,台湾光复仍奄奄一息。陈万能20岁退伍回到鹿港时发现,14岁就随父亲学的锡艺,在家乡竟找不到用武之地。
陈万能不会轻易向现实低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试着将供桌上的“柑灯”与“龙烛”合二为一,打造出“龙柱灯”。作品完成后,陈万能赶到台北龙山寺附近的一家佛具店,想请该店主收购。没想到对方连看都不看一眼,冷冷甩出一句话:“你做得再好也没有用”。陈万能只有苦苦恳求店家赏光,因为店家要是不买,他连回程的路费都没有。
好在经朋友介绍,店家勉强打开了陈万能的包袱。没想到他一眼盯住龙柱灯:“这东西你带了几对?”原本居高临下的店主立马对陈万能毕恭毕敬。这次成功让陈万能大受鼓舞,看来只有创新才是传统锡艺的活路。
陈万能下决心要开一家像样的锡铺,不能像其他锡匠那样没有门店在家打锡。客人若有需要,就上他铺子去下单。在他看来,锡艺要走活路,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真材实料。但长期以来岛内有个错误观念,凡上品的锡器自重须越重越好。为了迎合顾客所需,许多工匠给锡器增重,刻意多添铅材鱼目混珠,但时日一久,铅材容易变黑,且因重量增加,导致器物变形。
为保持锡器特有的金属属性,陈万能坚持以纯锡创作,只加入1%的其他金属以增加硬度。纯锡为银白色,结晶成鸡丝状,以锡片冷锻塑型、焊接,作品表面除呈现细致纹理,更有宛如银白月光的光泽。这一重大突破,使陈氏锡器声誉鹊起。
有了纯锡为主的特有材料,陈万能着力突破传统题材束缚。1986年,他首次尝试创作人物题材。凭着对民间故事、宗教文化的熟稔,他将千里眼、顺风耳、济公、钟馗、达摩、门神、四大天王等用锡雕的技法来表现。喜获成功后,再延伸到花鸟、走兽、鱼龙……从装饰性工艺品到生活实用品,包罗万象。不仅如此,他还将古老的谐音、吉祥的蕴意等隐含在作品之中,比如“禄”就是“鹿”,锡做的“虎”就含“惜福”之意,让作品在推陈出新中有其传统根基。
对于每一天的工作,陈万能有一句名言,叫做“昨日的创新,就是今日的传统;今日的创新,就是明日的传统。唯有不停下脚步的努力创新,才能开创出自己的路”。历数他的作品,有旁人无法模仿的特色,即没有一件是相同的,不用模具,全凭手工制作。“在传统中寻求创新,把艺术品带入生活,这样锡业才有前途。”陈万能说,“工艺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你跟不上时代的演变,不符合那个时代所需,你就会边缘化,一味保持现状就是落伍。”
从业以来,陈万能最大的艺雕是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整个制作差不多花了2年时间。这么大形体的锡雕掌控很难,手、头还有身驱,每一步骤都要分解后再结合。陈万能在动物世界也力作频频。银色的孔雀,从头冠到羽毛都由锡制成。神话中的麒麟,通过他的巧手赋予其生命。他还充分利用裁剪、冷锻敲打、焊接、削光等特殊技法,一尊尊达摩尊者、妈祖神像先后问世,令膜拜者无不肃然起敬。
身为台湾少数获得民族工艺薪传奖的陈万能,在众多作品中,最看重的是锡雕“牡丹凤凰”。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赴大陆开启“破冰之旅”。4月29日他到北京大学演讲,回赠给校方的礼物就是陈万能精心制作的“牡丹凤凰”。陈万能从媒体获知这一信息时非常高兴,也感到很荣幸,认为这是对他从艺50年成就的肯定。陈万能的创作脚步从不停息。前些年创作灵感又有新的升级,尝试将锡结合铅、红铜、青铜、黄金之类金属,组合成新的合金,又喜获成功。
现今大师的作品常在纽约、巴黎展出,其中的半浮锡雕“十二生肖”被法国巴黎文化中心典藏。陈万能说:“我的这个十二生肖系列作品,每一件都以一个中国古代故事为主题。牛是老子骑牛,虎为武松打虎,鸡为闻鸡起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有好友题词赠送:“洪炉锻炼,巧艺如神;一脉薪传,工夫精纯。”
(作者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