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丨斩断“送养”灰色链条,别让更多“李星星们”跌入人生的陷阱
“上市公司高管被指性侵养女”事件近期引发轩然大波,受害者李星星(化名)的遭遇,令许多人深感同情和惋惜。有媒体调查发现,网络“送养”从事收养、送养的中介组织打着“营养费”“感谢费”的旗号收取钱财,甚至未出生的婴儿就被预定,一个新生儿的价格从几万元到十数万元不等,并且包办出生证明并落户……网络送养灰色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标上价格在网络出售,这一幕幕场景令人惊骇。据媒体报道,李星星母亲称,她在网上看到网友转发的有关收养女宝宝的帖子,便通过QQ跟网站中间人取得联系,从而约定和鲍毓明见面,谈妥将女儿“送养”给鲍。
许多收养行为,或许比较单纯。但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大多网上收养,都无法摆脱违法的嫌疑,也不符合一个文明社会的伦理,对于那些被收养的孩子,更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其实,类似非法“送养”的灰色链条,已非第一次曝光,各地曾进行过多次打击。然而,为何这样的地下产业链条至今仍然存在?
其中或许存在一些客观因素。比如,非法“送养”交易比较隐蔽,查处难度较大。相关报道披露,一些收养、送养群里的监控非常严格,经常不说话或身份可疑的,会被马上踢出群。为了躲避追查,每个群不会使用太长时间,需要经常更换“马甲”,每次转移,群主会在群里发布新的群号。而且,在群里的聊天,往往使用暗语,送养者和收养者寻找合适的对象,交易成功后,便自动退群。这给网络收养的追踪和打击带来很大难度。
但即便如此,相关的查处和打击,仍然大有可为。媒体记者介入调查,就发现了大量非法收养线索。一些志愿者,也通过潜伏在收养、送养群中,为媒体和执法部门提供了相关信息。执法部门铁腕打击,相信将能更有力遏制网络收养产业的猖獗。
▲伪装成买家的打拐志愿者正在和卖家沟通。图据新京报
媒体报道中还提到,一些违法团伙还代办出生证明,人、证分开卖。那么,这些出生证明是通过什么渠道办理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利益链?相关部门可以更加严格出生证明的管理,和警方信息共享,协同合作,杜绝出生证明造假,这对于网上“送养”灰色链条,同样是一记重击。
网络非法收养的存在,还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些人非法送养孩子,往往是因为经济陷入困境,不得已而为之,比如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一位送养者,她欠下了20万元的债务,抚养压力太大;有的送养者是年轻女孩,生下孩子后无力抚养,加之未婚生子影响到个人声誉,唯有选择把孩子送人……如果能完善对这些困难群体的帮助救济渠道,或许也能从源头减少非法送养的行为。
需得承认,为了打击人口贩卖,保障未成年人权益,收养制度确实应当设置门槛,但亦可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以免部分合理合法的收养,走向地下渠道。
李星星指控养父性侵,这一事件拖了几年还没有结果,她经历了外人难以想象的煎熬和折磨。对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固然需要严厉打击,明快处理。但更好的办法显然不是如此,而是通过斩断“送养”灰色链条,避免更多“李星星们”跌入人生的陷阱。而这,无疑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于平
责任编辑:屠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