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罕见!IPO批文下发数量增多,释放什么信号?
导读:近期顶层设计文件以及重磅会议屡屡提及资本市场,如4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指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已经习惯了证监会每周五下发2-3家IPO批文的速度。但4月10日,证监会却少见地一口气下发了五家公司的IPO批文。
一些市场观点便认为,这是证监会在可控的范围内加码IPO常态化的做法,其核心是要进一步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
“此前在疫情严重和市场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次批文发放的数量是基于对当时阶段的考量,而目前证监会加速批文的发放以及发审会恢复以来发审次数并没有降低,都意味新股发行的监管逻辑有所变化,即在可控范围内加码IPO让其更好地支持企业融资。”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
事实上,近期顶层设计文件以及重磅会议屡屡提及资本市场,如4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指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这其中新股发行是重要的部分,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经济金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国内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又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相关领域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对搞好资本市场建设、畅通融资渠道提出更高要求。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完善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我国未来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步推出,如在制度建设方面,放松对发行企业的管制,从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便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重点工作,目前注册制将向创业板推行,极大激励创新企业的融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也给证监会提出了高要求,即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坚持审核不放松,切实防控各类风险的同时也要保持审核效率,确保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这种预期下,证监会表示要在维护市场基本稳定运行基础上,继续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针对申报企业情况,统筹审核进度,每周核发一定数量的IPO批文。既不因各种因素暂停IPO发行,也不因各种因素降低把关质量,助力企业解决较为迫切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发挥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的作用。
而周五证监会开始尝试发放更多数量的IPO批文,以及未来加速科创板企业的注册速度都是基于上述的逻辑而进行的。
不过,市场始终有担忧IPO常态化发行演变为IPO过度融资的情况。记者了解到,证监会方面也屡次表示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发行节奏,适当加大支持企业融资力度,但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持续明确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对于新股发行的态度是科学合理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
根据记者统计,年初以来,证监会共核准44家企业IPO,同意23家企业科创板注册;57家企业完成发行,融资823.77亿元。平均每周核准3家企业IPO,同意2家企业科创板注册。4月10日,核准5家企业IPO,同意2家企业科创板注册。
事实上,不仅仅是IPO,春节以来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再融资方面也是卯足了力。例如开通“绿色通道”,对疫情严重地区企业、防疫抗疫领域重点企业的再融资申请,在坚持标准不降、条件不减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审核,根据疫情影响程度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证监会正按照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理念,研究因疫情原因出现暂时性业绩大幅波动的处理规则,提高资本市场抵御风险的韧性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