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梁思成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逝世

原标题:梁思成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逝世

据光明网报道,梁思成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增,因病于3月19日在北京去世。

梁思成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逝世

公开履历显示,李道增1930年1月19日出生于上海,系李鸿章后裔,籍贯安徽省合肥市。

1947年,李道增以高分考取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因受家庭熏陶,他的国学和英文都非常出色。入校不久,便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彼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刚刚从美国回来,在清华创建了建筑系。当年清华建筑系只有二十多名学生,但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位先生执教却毫不含糊,重专业更重国学,重理论更重实践,李道增转入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梁思成曾感慨:“城里到处是房子,但是缺少建筑”,这句话,在李道增心里敲打了一辈子。在梁思成指导下,李道增系统学习了重视实践的包豪斯理论。

1952年毕业后,他留系任教,曾任清华建筑学院第一任院长,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5年,李道增(右一)与导师梁思成(中)、日本朋友清水正夫在一起

1965年,李道增(右一)与导师梁思成(中)、日本朋友清水正夫在一起

李道增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北京天桥剧场、中国儿童剧场、新清华学堂等均为其代表作。

而他此生最大遗憾,则是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擦肩而过。1958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曾被提上议事日程。几经评比,当时年仅28岁的李道增主持设计的方案被选中。

1997年,国家大剧院重新招标,最终三个备选方案之中,仍有一个出自李道增之手。遗憾的是,经过漫长的论证与等待,李先生的设计落选了。

李道增曾出版长达150万字的巨著《西方戏剧·剧场史》,成为国内首部跨戏剧与建筑两个学科的学术专著。

1980年,他为填补国内空白,他开设环境行为学、西方剧场发展史两门研究生新课程;提出“重视生态在规划中的作用”等新观点;为我国建筑师执业、建筑学本科生学位制国际化进行铺垫。他坚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

他曾说,“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是最根本的。”

责任编辑:杨杰

相关阅读: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两到四周应复诊复查 浙江千岛湖回应“景区户外可不戴口罩”,倡导全程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