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回黑土地——走马东北速写
新华社沈阳3月18日电题:春回黑土地——走马东北速写
新华社记者曹智、陈梦阳、石庆伟
冰雪消融,大地回春。3月18日,一周前还雨雪纷飞的沈阳,最高气温攀升至18摄氏度。
随着辽宁、吉林、黑龙江疫情防控形势日渐好转,蛰伏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正在苏醒。
春意,在田间地头萌发
“香甜不空心,个保个好吃!”在辽宁省庄河市光明山镇金线沟村,草莓经纪人刘明军一大早就来到村里,采购的3000斤草莓,上午不到10点就装车发往北京。
金线沟村是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草莓种植基地,全村10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种草莓。
“每年1到5月是草莓上市旺季,今年赶上疫情,大伙儿一度愁得慌。”村党支部书记于泮波说。
大棚降温减缓草莓成熟期、网上积极对接客商……乡亲们终于挺过了最艰难的“冬天”。草莓种植户孙学龙在大棚里清理杂草,忙碌在绽放着白色草莓花的花海里,他嘴角含笑:“今天卖出草莓300多斤,3000多元钱已经微信到账。”
与金线沟村的大棚草莓不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打起了“黑木耳”的主意。在讷殷部东北土特产专业合作社的菌包制作车间里,工人们佩戴口罩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着菌包。
“党的政策好,让我们守家在地把钱挣。”63岁的于兰英是村里的贫困户,自从村里发展食用菌产业后,她便在菌厂务工,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棚内火热,棚外黑土地上也是草木萌动。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三省抢抓农时,云备耕、科技备耕方兴未艾,春播正蓄势待发。
农机检修、农资线上购进、种植规划正在紧张进行。“今年合作社计划种植1700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玉新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麻玉江说,“我们已经在线上订了150吨化肥,5000袋种子。春耕会照常进行。”
春风,在隆隆的机器声里驻足
沈阳,铁西区,中德装备园内。总投资约41亿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华晨宝马新工厂和扩能改造项目工地经过一冬的沉寂,又热闹了起来。
“疫情没有影响我们在中国投资的信心。”华晨宝马集团有关负责人坚信,中国会迎来经济社会全面步入正轨的春天。
机器轰鸣、叉车穿梭,在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两条307米的生产线同时开动,每间隔3分半钟就有一辆解放牌中重型卡车下线。
自2月10日全面复工至3月10日一个月间,一汽解放累计生产整车2.93万台,基本恢复至疫情发生前水平。
“我们一定要把疫情耽误的工作时间抢回来。”一汽解放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汉杰说。
在“油城”大庆,550万吨/年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建设现场,一个个巨型油罐如钢铁巨人般矗立,工人们在紧张进行着钢结构预制等工作。
人员到位率达95%以上,全力推进关键环节建设,抢抓工期……黑龙江省龙油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经理刘洪超告诉记者,工程建设正全面步入正轨。“总投资116亿元的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甲苯、混合二甲苯等在内的350万吨石油化工产品。”
东北地区云集着一批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国重器”企业。目前,三省规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均已超过9成。那些冰冷坚硬的钢筋、水泥、生产线、储油罐,却正分明映照着复工复产带来的新的希望。
黑土地上的春天,回响着经济脉搏的强劲律动。
春潮,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涌动
3月15日,吉林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清零。3月18日,辽宁在院治疗患者仅剩2人。截至3月17日24时,黑龙江仍在治疗的确诊病例降为10例。
黑土地上,春潮涌动,人们迫不及待地拥抱着春天。
哈尔滨著名的步行街--中央大街。一家商场门口,十几名市民保持着一定距离,排队等待进入,商场广播不断提示排队者扫描健康码。中央大街尽头的松花江畔,27岁的田盼盼和姐姐正在欢快地拍照留念。“除了买菜,一个多月没怎么出门了。”
碧海、蓝天、流云……大连知名景点星海广场上,色彩缤纷的风筝迎风飞翔,市民三三两两徜徉漫步,享受着春日暖阳。
“放的是风筝,飞的是心情。”住在星海广场附近的杨凯捷边扯动手中的风筝线边说。
“开业三四天,眼看着游客一天比一天多。”广场上一家甜品站的店主说,“虽然都戴着口罩,但你能从大家的眼睛里看到‘开春儿’了。”
沈阳浑河岸边的滨水公园里,健身运动、散步休闲的市民正在一天天多起来。春江水暖鸭先知,浑河中连续出现了一些珍贵鸟类的身影。一直从事鸟类研究的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连日来几乎每天都到浑河岸边进行科学观察,“鸟儿们飞回来了,春天来了!”(参与采写记者高楠、杨喆、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