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你好,钟南山》将出版 传记作者:最近他一直睡不好

原标题:《你好,钟南山》将出版传记作者:最近他一直睡不好

始终不安于现状,这个好像是我生命的主轴,所以我一直在往前走。假如所有人都有这么一颗恒心,都有一个追求,然后努力朝前走,就会有很大的收获。每个人都能这样,不枉过这一生,这个社会就会进步很快,国家也会进步很快。——钟南山

钟南山(资料图)

钟南山(资料图)

拨通叶依的电话,第一时间就被她的彩铃声吸引——太有特色了,不是旋律,也不是歌曲,而是一段中气十足的男声播报:“空气中有新冠病毒吗?可以开窗通风吗?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空气传播,但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

当红星新闻记者对叶依提起这段彩铃时,她笑了:“这不是我设的。”

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分组会驻地,女记者叶依拦住钟南山要采访,同时旁边还有大群记者也在“围追堵截”院士。钟南山问叶依:能不能一起爬楼?叶依没有丝毫犹豫,一边采访,一边跟着钟南山爬上了18楼。

2008年,叶依得到钟南山书面授权,成为他唯一指定传记体作品的作者。钟南山对她说,“你看我这么忙,不可能再拿出这么多时间,去给另一个人重新讲一遍生平过往。”

叶依与钟南山在广州的签售现场

叶依与钟南山在广州的签售现场

迄今,叶依已陆续出版了6本关于钟南山的书,这本即将出版的《你好,钟南山》是第7本。目前,她还担任着广东电视台纪录片《钟南山》的总撰稿人。

疫情期间,叶依从北京飞往广州,见到了正在紧张工作的钟南山院士。“钟院士明显瘦了,他不经意的微微弯腰,让人的心揪着。我问他休息得怎么样,他回答,有时睡得着,有时睡不着。”

她拍下一小段钟院士的视频,视频中,身穿白大褂的老人举着手机,匆匆走过,他问电话那头:“……多少病人,你做了多少?”

叶依说,当时她在钟南山身边只待了大约3个小时,而两人几乎没有超过1分钟的完整对话,“基本上没有单独跟他聊过,刚坐下说话他就有事,刚说两句就要接电话,同时手头还有各种事在处理。”

这次新冠肺炎暴发,钟南山奔向武汉一线,对疫情防控作出了关键性的推动。但叶依说,只有少数人知道,当时钟院士的重感冒刚刚康复,国家卫健委一声召唤,他不管不顾就连夜出发。

叶依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认识钟南山十几年来,每次见到他,他都是精神爽朗、面带笑容。“丝毫没有古稀之年的暮气,就像四月的阳春般,一片青葱,生气勃勃。”她清楚地记得,钟南山80岁生日的时候,还会在学生们面前,举着麦克风高喊“青春万岁!”声音浑厚,中气十足。

“但是最近这次见到他,是真的感到心疼:看不见的压力仿佛泰山压顶,人是笑不起来,腰也微微弓下来。手机时刻不停地在接电话。”叶依声音低下去,“一天顶多睡5个小时吧。有时半夜还得爬起来处理急事。”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能在84岁高龄以如此高强度连轴工作,相当程度是得益于钟南山早年的体育基础:他上大学时曾作为校运动员代表,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并摘取了400米栏桂冠。他的女儿也曾是一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

之前曾有一段钟南山在家中做引体向上的视频走红网络,叶依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曾经问过钟南山,为什么能坚持锻炼这么多年,“结果他反问我,那你吃饭怎么坚持这么多年?当时问得我一时语塞……”多年的锻炼,让钟南山在80多岁的年纪依然保持着充沛精力。“他对世界的观察、对新鲜事物的捕捉、对新领域的探求,和年轻人别无二致,甚至更强。”

对于钟南山工作之余的爱好。叶依说,据她了解,钟院士的时间一大半都给了工作。“找他的人太多了。记者们天天追着他采访提问。所以对他来说,开场新闻发布会,所有问题一口气给大家回答完,效率会更高。”他留给家人的时间确实比较有限,“休闲的方式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就是偶尔一起外出旅游这些。”

在《钟南山传》中,也有他的原话印证:

“我这一生,从来不会想到每天去哪里玩,到哪里享受。我想的就是能够做一点什么事情,特别是在学术上有一点成就,这才是我最开心的。”

关于这本最新的《你好,钟南山》,既有回首当年非典——他曾如何顶住压力,为非典病人的救治方案指明了方向,又如何冒着危险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更有大量关于此次危机中他所做应对的详细故事——比如新冠肺炎被确认时,专家组经过了怎样的研判;他从武汉回到广州后做了哪些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此高龄,每日仍奋战在一线,他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叶依说,写这本书只为传达真实。因为钟南山院士平生最推崇的就是讲真话,“讲真话,它的可贵之处,不是在于它的对与错,而在于是发自内心的。我觉得在任何的群体,任何的一个单位,或者是家庭,能够讲真话,一定会是一个和谐的群体。”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受访者供图

相关阅读: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法案:免费开展新冠病毒检测 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员王烁同志不幸因公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