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莞教育“扩容提质”释放几大利好信号,十余所新改扩建学校已动工建设

原标题:东莞教育“扩容提质”释放几大利好信号,十余所新改扩建学校已动工建设

东莞教育“扩容提质”释放几大利好信号,十余所新改扩建学校已动工建设

■松山湖北区学校新建工程效果图

3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东莞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工作会议,印发市政府“一号文”。

会议聚焦教育这一重点民生领域,对广大市民教育扩容提质的期盼予以回应。至2025年,公办学位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办学位需求,给广大市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多所新建学校已动工建设

阳春三月,寒意渐消,东莞教育也迎来新生机,预计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的松山湖北区学校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该校校长冯正华告诉记者,松山湖北区学校是松山湖高新区直属的第一所未来学校,也是第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学校规划班额为84个班(其中小学48个班、初中36个班),将提供3960个学位。去年9月,松山湖北区学校动工建设,预计2020年7月完工,今年9月便可正式投入使用。

松山湖北区学校新建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打响了2020年东莞教育扩容提质“第一仗”。与此同时,沙田镇中心小学、谢岗镇中心小学曹乐校区、凤岗镇中心小学分校等十余所新、改、扩建学校已正式动工建设。

保障全学段用地供给尤其解决高中阶段教育用地

去年,东莞不少镇街(园区)已释放出公办学位预警信号。随着我市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不难看出,未来,东莞学子入学需求将同步保持强劲增长。解决公办学位供需矛盾,尤其是群众关心的高中学位问题,刻不容缓。

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到,将建立高中教育用地保障机制。对此,市教育局回应,将根据户籍人口千人公办高中阶段学位数40座的标准,核算出各镇街(园区)应配置公办高中阶段学位数,再折算出各镇街(园区)应提供的公办高中阶段学校用地面积。并与各镇街(园区)现已提供公办高中用地面积对比,用地缺口少于50亩的,可以提供100亩以上公办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用地或者缴付补偿款。公办高中用地缺口在50亩以上(含50亩)的镇街(园区),至少需提供100亩以上公办高中阶段学校教育用地,确因客观原因难以供地的,须报市政府同意后才可以缴付补偿款形式代替供地。

保障用地供给,还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市教育局表示,接下来,将建立学位供给与商住用地出让联动机制,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市每年评估各镇街(园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供给与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需求情况,设定两年缓冲期。到2021年底及以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不能满足户籍适龄少年儿童入学需求的,该镇街(园区)下一年不得出让商住用地(但捆绑有义务教育设施配建任务的商住用地除外)。

简化立项、经费审批、招标、施工流程

项目地块已选定,但报建手续繁杂,各种证明流程跑下来耗时长,这是不少新建学校面临的困境之一。对此,我市今后将简化审批流程,保障学校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市教育局介绍,一是提供优质审批服务。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学校建设项目综合办事窗口,实行“一个窗口无差别”收件,提供“免预约免排队”即时优先服务。全面推动学校建设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落地;二是简化立项和前期经费审批。免去项目建议书审批环节,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开展立项审批,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从初步设计和概算阶段开展立项审批;三是简化招标和施工流程。项目可申请提前核准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类招标,先行开展相关招投标工作。

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公办学校建设

在“行动计划”中,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完善代建制三年行动。市教育局介绍,接下来,将支持市属国有企业通过直接或成立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形式参与学校建设。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村集体等参与公办教育。允许市镇两级政府以租赁、协议合作等方式将非财政资金所建学校办成公办学校。鼓励企业参与配建教育设施,交给政府办学。动员村集体投入土地、物业、资金等,建设教育设施,与政府合作办学。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纳入攻坚行动的项目采用社会代建制,放宽项目适用社会代建制的投资规模。采用社会代建制,让社会专业的建设团队参与学校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政府投建项目提质增效。据介绍,经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审议,同意15所市属学校采用社会机构代建。目前,正筹备代建单位招标工作。

系列利好政策折射多个教育亮点。想民之所想,及民之所及,市教育局表示,至2022年,力争完成学校建设项目126个,增加学位15.68万个,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项目104个,增加学位12.74万个,高中阶段项目22个,增加学位2.94万个,用三年左右时间扭转学位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至2025年,力争全部完成纳入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计划的建设项目,公办学位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办学位需求。

记者张理萌

相关阅读:
我省各级财政打出“组合拳” 保障疫情防控 支持复工复产 元宝山区:民之所望 剑之所向 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队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