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二月进出口“慢了”?“宅”后复工忙,保订单放大招
文/高雅
疫情发生时全民“宅”家,让进出口数据慢了下来。
即使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依然不可或缺。
2月10日,“义新欧”中欧班列正式开运;2月18日上午9点,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市。
从3月2日起,除了身在湖北或仍处于隔离的员工外,霍尼韦尔全员恢复正常到岗上班。霍尼韦尔上海四家工厂已于2月10日复工,其在中国的21家工厂2月底也已全面复工,这些工厂不仅承担中国客户的订单,也担负世界其他地方的订单。年前大单有望于3月中旬交付。
尽管中国的许多外贸企业正迅速恢复生产能力,前两个月的外贸仍受到冲击。据海关总署7日公布数据,1~2月我国货物进出口额为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
“我国外贸本身的国际竞争力还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只不过是由于生产和物流受疫情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只要我们的复工复产进展顺利,我们就可以将损失控制到最小。”
预料之中的外贸数据
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外贸运行造成严峻挑战。2月21日,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地方和行业反映情况看,受前期物流不畅、开工延迟等影响,叠加春节因素,预计今年1至2月进出口增速将大幅回落。
“考虑到每年一季度受春节因素影响,进出口都会出现一定波动,今年加上疫情因素,进出口出现波动在所难免。”李兴乾称。
仍有一些领域传递出积极信号。今年前2个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继续提升;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逆势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降幅小、比重提升;大宗商品和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2个月,我国贸易逆差425.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继续提升。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5万亿元,下降9.2%,占我外贸总值的60.6%,比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9545.4亿元,下降16.4%,占23.1%,下滑1.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出口,我国1~2月进口额仅出现小幅下降。对此,海关总署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贸易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惯性,外加大宗商品装船期和企业进口节奏的原因,前2个月进口仅有小幅下降,疫情对进口的影响尚不明显。”
李兴乾此前介绍,许多主营医疗产品的外贸企业,春节以来一直正常运营,为扩大进口、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霍建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方面,这是因为去年我国在促进进口方面采取的力度较大。另一方面,是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开始执行。
“国内在进口方面过去常常是负增长,弱于出口,但是随着去年中国举办进口博览会等积极扩大进口举措,到去年底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应该说,在没有疫情的影响下,进口也会出现回升的态势。”霍建国说。
霍建国还表示,出口的下降幅度比进口下降幅度更大,应该理解为疫情本身对出口的影响大。他称:“这段时间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较大,因为中国企业的停工停产波及的面比较大,属于阶段性的冲击,再上物流和配套设施的不畅,导致出口发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需要注意外部疫情变化
李兴乾指出,外贸受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疫情持续的时间和范围。根据目前评估,疫情对一季度的影响客观存在,不容低估,但仍处于可承受范围。
观察一月下旬与二月下旬的卫星数据可发现,与春节期间相比,2月19日起的一周内,长三角区域内的热异常密度增长了数十倍。在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龙头园区青浦工业园区,截至2月底,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已达94%。
更多的企业在2月底3月初加入复工大军。以上海为例,截至2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3225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3099家,复工率达到了96.1%。截至2月24日,临港新片区累计复工企业971家、复工人数逾4万人,其中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复工率达98.7%。上海化工区园区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到98%,预计月底前将实现100%复工复产。
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月份出口受到的冲击较大,3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可能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减弱。但3月份的单月数据,同比应该还是下滑的。
“通过1~2月份的数据,我们可以初步把握住疫情对外贸的冲击和影响大概有多大。”霍建国称,但外贸是否能在二季度出现反弹,一方面要观察国内的疫情转折点,比如何时全面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
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解释,当前来看,我国外贸主要是受到国内疫情因素的影响较大,这是由于员工短缺或物流障碍等因素造成的,现在实质性的复工还没有恢复到原来正常的生产安排。等到国内逐渐恢复生产秩序,到4-5月份,估计外部市场的影响因素会进一步上升。
“如果4、5月份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的疫情处于上升或失控的阶段,反过来就会对我们的出口产生更大影响。不仅仅是影响物流、仓储和销售,可能还会产生一些合同执行上的困难。”霍建国表示,需要注意欧美日韩等主要贸易伙伴的疫情发展变化及防控措施的变化。
李兴乾表示,目前判断,疫情对国际市场需求带来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员交流受限、国际物流不畅,国际货物贸易特别是中间品贸易更易受到影响,但影响也是阶段性的、总体可控的。
李兴乾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外贸必将迎来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中国外贸发展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对于全年进出口前景,我们有信心保持适度乐观”。李兴乾分析说,“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竞争优势客观存在,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外贸动能始终强劲有力。”
外贸发展仍然坚韧
海关总署有关司局负责人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外贸进出口造成一定冲击,但我国外贸发展韧性强,企业的适应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
对此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解读道,这主要归功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活力。霍建国称:“现在的出口50%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民营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身为中小企业的调整能力相对都更灵活一点,规模越大的企业在停工和复产方面的应变能力会越困难。”
李兴乾表示,中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完整产业链优势无可替代。中国外贸发展韧性足、余地大,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也不会改变。
李兴乾5日表示,为把疫情对外贸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密集出台稳外贸政策,综合利用财政、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复产,保市场、保订单。目前,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其中,浙江、天津重点外贸企业已100%复工,广东、江苏、上海、山东、重庆复工率超70%,外贸大省引领带动作用明显。“随着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效果显现,各地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全国进出口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的积极势头。”李兴乾说。
下一步,商务部将加大稳外贸政策支持力度,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丰富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帮扶企业。
对于如何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强调:“主要是帮助这些外贸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环节当中的困难和障碍。特别是要加强在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保障以及信贷支持方面的协调和保障能力,此外还要注意主动应对可能发生的贸易纠纷或是因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比如有些国家的通关或贸易物流上采取了过度的限制措施,有的是需要国家出面加以沟通协调解决的。”
针对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的保订单困难,商务部近期推出了五项服务型举措:主要包括全力恢复交通大动脉、扩大外贸信贷投放、做好企业境外商务法律服务以及加强与贸易伙伴沟通、支持企业创新外贸模式等。
(第一财经记者胥会云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