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千亿投资,近十年建设,疫情下的智慧城市是否做到了有力支撑?

原标题:上千亿投资,近十年建设,疫情下的智慧城市是否做到了有力支撑?

上千亿投资,近十年建设,疫情下的智慧城市是否做到了有力支撑?

经济观察网记者宋笛

浪潮集团副总裁姜振华在最近一段时间与咨询机构、政府客户就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交流时,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政府做了那么多信息化系统,各部门数据打通也做了不少,但在疫情发生后却为什么不能做到有力支撑?”。

姜振华也发现,各地建设的智慧城市系统确实可以在平时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面对对突发事件、人员移动的预判和应对,与人们的预期之间,还存在差距。

如果从2012年住建部披露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算起,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有8年的时间,期间数千亿元被投入这一领域——按照IDC在2020年2月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显示,仅在2018、2019年两年,中国智慧城市投入就超过400亿美金。

以武汉为例,武汉是中国最早一批进行相关建设的城市之一,其最先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是由于2011年武汉被纳入了国家863智慧城市计划之中,纳入计划的城市只有两座,另一座是深圳。2012年,武汉还专门制定了一份《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按照媒体报道,这份规划的总投资超过800亿元。一年后,为了落实这一规划,武汉市政府还成立了一个智慧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此次疫情中智慧城市建设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在姜振华看来,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前期规划和认识的不足,一些智慧城市是通过政策、文件下发推动的,其运行效果也无法检验,由此,应用场景对应的问题没有被揭示,即使被揭示了也没有进行归类。

浪潮集团从2016年开始进军智慧城市领域,其落地城市数量超过30家,在此次的疫情中还参与了十多个省市疫情防控中心平台的搭建。

姜振华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目前各界(对智慧城市)的期望值太高,还需要理性认识”。

在姜振华看来,智慧城市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建设,包括网站、办公OA等建设,卫生、环保、能源、水利、交通等行业应用建设;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之上,提供云服务支撑;第三阶段是“烟囱化”系统的横向贯穿和打通,帮助政府流程再造,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姜振华表示:“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沉淀,把基础搭建好,各项信息化应用和数据融合好,重点问题找准,才能把智慧城市贯穿下来。“

按照各方咨询机构的数据,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中,中国对于智慧城市的投资将依然旺盛,IDC即在上述支出指南中预测,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66亿美金。

疫情会让改变这一进程吗?或者会否对接下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结构性调整?

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姜振华表示:“疫情让我们也思考,未来智慧城市该如何发展”。

姜振华解释道:“其实在这几年我也对接待过很多城市的领导,包括企业,他们关注的还是经济发展的问题,除了解决城市的宜居问题之外,智慧城市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什么支撑作用,我认为这是他们前期比较大的一个诉求”。

在姜振华看来,在疫情之前部分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是很充分,但是在此次疫情中,大部分政府都达成了一个共识:智慧城市必须要建。

从目前浪潮本身业务开展的变化来看,接下来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规划将会更聚焦、更务实,建设速度也需要更快,更重要的是,在姜振华看来,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将会更加实用,聚焦于解决“真正的问题”。

姜振华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疫情让智慧城市的边界更加明确了,政府、企业、产业这三个方向更加聚焦,智慧城市厂商和企业聚焦,民生的问题也更加聚焦。”

相关阅读:
泉州市成立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 市委书记康涛、市长王永礼任组长 山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Ⅱ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