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立法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应点赞

原标题:评论:立法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应点赞

2月18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是该省在全国率先立法,运用法治方式对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说“不”,倡导“舌尖上的文明”,将为福建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食用野生动物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2月18日《厦门日报》)。

中国有句老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无论是17年前那起怵目惊心的SARS疫情,还是如今这场全民参与、激战正酣的新冠肺炎阻击战,流行病学研究者无不把病毒源头指向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管住嘴”已成亿万国人痛彻心扉的反思与共识。福建省率先以立法方式向滥食野生动物陋习说“不”,可谓顺应了民众诉求,让从源头务实“管住嘴”有法可依。

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里,“山珍野味”曾被视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很多人认为野生动物属纯天然生物,食用后能有助人们延年益寿。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更有一些人把能吃到稀有野味当作显身份、炫富贵、摆阔气的机会,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和猎奇欲。这其实是一种认知误区和饮食陋习。

滥食野生动物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也无益于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更易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与流行。据专家介绍,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相比,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标上相差无几。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约70%以上的传染病发生都与野生动物有关,而鸟、鼠、兔、蛇、蛙、刺猬、蜥蜴、蝙蝠等动物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这些病毒对宿主动物的致病性较低,但对人类健康却可能造成极大危害。

摒弃陋习需要人们认真转变思想认知,由衷敬畏自然生态,切实保护好野生动物,自觉纠正猎奇性、炫耀性等不健康消费理念。同时,政府、媒体和出版机构等部门也要加大相关知识普及和认知引领力度,避免再有“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之类出版物误导现象,让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查阅我国现行法律,尽管不乏《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及相关《目录》等的法规体系,但其保护宗旨多在物种抢救、医用或科研等目的,极少从禁食和预防疾病传播角度出发。福建省的率先立法,无疑是对填补法规漏洞、完善制度设计的有益尝试,其破冰与引领意义值得关注。相关烹饪协会也需据此跟进相应行业规范,杜绝制售野生动物食品。

徒法不足以自行。摒弃滥食野味陋习还需在拥有良法之后的务实践行,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罚当其罪,只有让滥食者真正付出咎由自取和得不偿失的违法成本,才能有效筑起防护墙、管住大嘴巴,提升饮食文明,避免悲剧重演。

相关阅读:
  • 计财强保障 幕后也英雄

    计财强保障 幕后也英雄

    编者按计财人从事着经费管理、装备建设、后勤保障等计划财务装备工作,他们的工作繁杂琐碎,却不可或缺;他们不在办案一线,却保障一线... 2023-11-03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坝、乘江船、访农家……一次次深情眺望,一句句殷切叮嘱,一项项深远谋划... 2023-10-22
  • 美国多地再现禽流感疫情

    新华社洛杉矶10月12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农业部12日更新的数据显示,自10月以来,美国已有5个州报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此外还有多个禽类养殖场发现禽流感病例,引发 2023-10-13
  • 中疾控:中秋国庆假期,重点预防这五类传染病

    中秋国庆假期临近,9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要重点注意新冠病毒感染、登革热、食源性疾病、猴痘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并做好旅行前 2023-09-28
  • 新华全媒+丨暴雨退后“警报”仍在 专家提示灾后这些疾病需警惕

    新华全媒+丨暴雨退后“警报”仍在 专家提示灾后这些疾病需警惕

    新华社石家庄8月7日电(记者秦婧)近期,一些地方遭受了洪涝灾害,专家提示,灾害过后,由于饮水卫生、饮食环境等条件下降,蚊虫密... 2023-08-07
  • 综合消息:拉美一些国家禽流感疫情蔓延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巴拉圭国家动物卫生与质量局20日宣布,确认在该国家禽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阿根廷国家卫生与农业食品质量局同日也宣布禽流 2023-05-21
200万借款有"猫儿腻":利用转账凭证作"证据"误导调解 密集出台鼓励政策 保护在华外企利益 复工复产显示中国经济韧性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