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医疗队再次升级改造病区增加50张床位
为了进一步满足武汉患者的入院需求,连日来,北京医疗队所负责的病区再次对布局进行了改造,在保证医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新增了50张左右的床位。
按照以往北京医疗队病区的布局,每层病房都会设有清洁区,医护人员在该区域内穿戴防护设备、录入病例以及进行洗澡清洁。
此次改造完成之后,多个楼层的医护人员将共用一处清洁区、通过内部电梯往来。北京医疗队成员特别提到,在改变布局的同时,也一定会关照所有防护细节,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2月7日上午,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12楼,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医护人员正在对该层清洁区的物资进行转运。部分病房内已安置好病床,较大的房间有五六张病床,还有一些房间是单间。据医疗队成员介绍,改造后将新增50张床位,“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会被安排在单间,这也是为了保证对他们和其他人的治疗互不影响”。
截至2月7日上午9时,北京医疗队目前所负责的三个病区在院患者140例,其中确诊病例124例,疑似病例16例,重症病例94例,危重病例24例。
另据了解,日前,国家卫健委马晓伟主任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调研并慰问各医疗队,要求尽快增加重症床位,多收治重症患者,增加配置呼吸机等设备,全力以赴救治患者,降低病死率。
经过北京医疗队及协和医院本地医务人员多日的治疗护理,30多岁的夏女士终于走出了住院部大楼,她也成为北京医疗队病区内第一位出院的患者。
据了解,夏女士入院时的症状为咳嗽、发热,同时具有CT肺炎影像学特征,但入院后的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根据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此类湖北省内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属临床诊断病例。
据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介绍,夏女士入院后,无论病情还是心理都较为平稳,恢复情况也比较理想。将夏女士送至住院楼下时,唐子人一再嘱咐她要继续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与医院保持联系,为了她和身边人的健康着想,最好继续单独居住一段时间,“你一定要保重身体,你是我们这里第一个出院的,是我们的希望”。
夏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入院之后,无论日常检查治疗,还是饮食起居,都得到了医护人员尽职尽责的照料,“比如我想喝水了,一按呼叫键,就整壶整壶往里送,一直鼓励我们要多吃东西、多喝水。”
特写
一名武汉籍医生的别样返乡
肖汉很早以前就跟北京市宣武医院的同事们介绍过武汉的“过早”,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他说一定要带大家去尝尝,但这次回到故乡,肖汉恐怕要食言了。
肖汉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但他是在同济大学学的医,在他看来自己加入医疗队是理所应当的事。出发前的个人志愿上,他只写了一句话,“不来迈不过心里这道坎儿。”
包括母亲在内,肖汉的很多亲人都住在武汉,这是他们第一次同处一座城市,却没法见面。听说肖汉回到了武汉,大家都想来驻地看看他,哪怕隔着很远看几眼都行,但肖汉还是拒绝了,“我进过病房了,现在是高危密接人群。”
同样不能见面的,还有他的那些大学同学,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在疫情的一线工作,“都是做这个的,都知道自己的风险有多大。”
肖汉今年46岁,本行就是呼吸科,他自觉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但进入隔离病房以后,还是有些始料不及。当了这么多年医生,见多了病房里的百态,肖汉以为自己的心里不会再有太大波澜,但在隔离病房里,看到的病患很多是几口人一起入院,夫妻、母女……他觉得有些堵得慌,“在治疗上,总怕自己遗漏了什么,没有做到全部。”
肖汉尽量发挥自己本地人的优势,安慰病人时,用武汉话沟通。他评价武汉人的性格是适应力强、有自嘲精神。他举了最近几天方舱医院视频的例子,入住的人用乡音“炫耀”着伙食有多好,“可能这种性格,也会帮大家扛过这段日子。”
每天从驻地到医院,都会经过一条宽阔的马路,空荡荡的,肖汉说,这里以前其实很热闹。他一直很喜欢故乡的烟火气,“到了晚上,武汉也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都是很市井的那种。”
被问到,等一切恢复如常时,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肖汉说,还是要带同事们去尝尝“过早”的味道,那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样子。
文/本报特派武汉记者刘汨
摄影/本报特派武汉记者高曌
来源:北京青年报